天家如何安心?
“一旦金相被除,圣上也许就会对太子妃动手,但太子未必肯废妃,以我看来,他只怕难以保住甄妃。”旖景说道,甄莲如何她不关注,但太子一旦为此与圣上父子离心,涉及必广。
“而且,凭太子妃的手段,只怕也不会妥协。”虞沨忽问:“若是五妹妹,此时应当如何?”
旖景蹙眉沉思,良久之后才一撇唇角:“虽我以为,太子实非可靠之人,但假若我处于太子妃的情境,只好‘修身养性’,当到合适时机,以无子为由,自请被废,留得一条性命,将来太子得承大统,或者还有一二机会。”
“五妹妹所见甚是,但依太子妃的性情,即使能想到这点,只怕也信不过太子,否则,她也不会执着与产下嫡长子,不惜屡行恶事,犯天家大忌。我猜,她还会竭力挽救,但她已注定多为多错,极有可能将太子一同拖下泥沼。”虞沨神情慎重。
“东宫有变,似乎已成定局。”旖景想到前世,远庆九年太子遇刺而亡,尚且不知真凶,可这一世,说不定不到那时,太子储位已是不保。
“除非太子舍弃甄氏,或者废妃,或者让她‘抱病而终’,另择良配为妻。”虞沨摇头,很是怀疑太子是否具有这般果决割舍之智,忽然间,又离题千里:“五妹妹,虞洲还与你说了什么?”
“沨哥哥与金相府频繁往来之事。”旖景的思绪还缠绕在东宫将变一事上,下意识间脱口而出,旋即又醒悟过来,却见虞沨已是眼中含笑。
“五妹妹今日约我前来,难道是……”
“我知道沨哥哥如此行为必有谋划。”旖景慌忙解释:“一把折扇说明不了什么。”
虞沨将食指中指一并,轻按眉心:“我当真无辜……那日去拜访金相,话没说几句,他便请了金六娘来,硬是让我与她对弈一局……后金相开口索要一把墨书折扇,我不好拒绝,原本他提议赋诗一首,我就防着他借此生事,没有采纳,只写了四字……没想到金相果然给了金六娘。”
旖景这才知道扇上提字为何是“虚怀若谷”,忍不住笑了出声:“金相的胸襟,怕是当不得这四字吧。”
“他且以为我是恭维,委实是明里讽刺。”虞沨苦笑:“这事是金家一厢情愿,我只好把担子往圣上那头推,不想太后千秋时又生出一场祸事,五妹妹且待两日,便知究竟。”
虞沨并未将话说明,旖景已依稀猜到了几分,果然没过几日,金六娘忽然就“消停”了下来,从各种聚会邀宴“消声匿迹”,到了六月,天子赐婚——左相金榕中嫡孙女金氏明慧,含章秀出,名门佳媛,册为东宫正二品侧妃。
而鲜少人知的是,此事背后是“小产伤身”,将养才愈的太子妃率先提议。
太子妃何故如此“贤良”?恰如虞沨所料,皆因为还想挽救自己“九死一生”的险境,要说来,太子妃确有政见,从虞沨突然与金相来往频繁得到启发,规劝太子——妾因杨氏所害,不能再为殿下开枝散叶,虽心中哀痛,但也晓得何为大局,眼下楚王世子极为得重,而圣上早有除“金”之心,世子忽与金相交好,必是圣上之意,是为欲擒先纵,故布迷局,殿下既为储君,当替圣上分忧,莫如上请赐婚,纳金氏六娘为侧妃。
太子尚且孤疑——若父皇有意铲除金相,我娶了金家女儿为妃,将来又该如何处置?
太子妃一笑:“将来但凭圣意,金家势败,若圣上容得,一个女子也无关大局。”
她心里清楚得很,只要金相一倒,金六娘必然难保性命,若在此间,她产下子嗣,将来留子去母,玉碟宗谱上记为嫡出,便可救她正妃无出的危局,假若金六娘无出,更是无关紧要,而她在关健时候的“妥协”,也算功劳一件,圣上与皇后说不定会看在她“深明大义”这一点,能将前事一笔勾销。
太子妃眼下别无选择,唯有竭力争取“一线生机”,又细细交待太子,上请赐婚时如何“无意”间透露是她的一番劝导。
殊不知她越是这般,越引天子介怀——太子能力不显,太子妃却是这般“见微知著”,假若真是贤良大度之人也还罢了,偏偏是个心狠手辣的。
可眼下大局为先,金相未除,内部必须团结,天子只做不察,且让太子妃心怀饶幸。
这是天家内部的“隐情”。
而在勋贵世家眼里,看到的却是另一番“真相”——金相告病,两月不朝,却在楚王世子频繁登门后,忽然就“痊愈归朝”,不过多久,曾经传说在宫宴“失仪”引太后“患疾”的金六娘忽然就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