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重生之再许芳华 > 第212章完结

第212章完结

”尽管散慢,度量人心却还精准,情知在这关头用强,虽简单直接,权贵们有“占田”的把柄,处于被动,但到底让人心怀芥蒂不甘,于大局并无益处,就连圣上,只怕也不希望用这般简单粗暴的方式。

总之便是,既要顺利解决赈灾款项,又要让一众权贵心甘情愿。

三皇子剑走偏锋,打算从一众权贵子弟、闺阁那处着手。

这些时日以来,所谓“正事”无非是与那些纨绔觥筹交错,或者是与那些“根正苗红”的大好青年“畅谈人生”,皇子屈尊,大家当然都是受宠若惊,遂被潜移默化了许多——三殿下为难,咱们可不能不帮,不过就是几万两银,算得了什么?这基本是纨绔子弟的“义气”;至于那些“大好青年”,听三皇子演说了一番“遭洪之地颗粒无收,屋宇田舍尽数被毁,眼看隆冬将至,灾民尚无安身之所”的担忧,也是心潮澎湃,遂打道回府劝说长辈莫做那守财奴,引来百姓怨尤。

至于各位家主,虽不乏意动者,多数却还持观望态度,不似小辈们这般热血。

所以,便需要旖景出面。

勋贵这群,眼下尽数与金相离心,又听说朝堂上一番震动,圣上竟然要亲审施德,哪里料不到金相朝不保夕,于他们来讲,金相这时如何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另寻靠山,才能保证家族昌盛,繁荣再续,三皇子主动示好虽是时机,可储位问题甚是敏感,眼下,众勋贵依然将三皇子归于太子阵营,而四皇子有秦相为协,金相势弱,秦相一党便如日中天,将来四皇子前途光明,这时对三皇子“投诚”,要万一站错了队……

国公府当然不同,本身就是勋贵,卫国公又甚是得重,就算与秦相,不是也即将成为姻亲?相比三皇子,若是能与国公府交好,岂非更为稳妥?

无论怎么分析,当金相势败,也唯有卫国公才能顺势而上,成为勋贵之靠。

旖景虽为闺阁,可勋贵们尽都目睹了当日她与施兰心对恃公堂,又素知这位公府千金是大长公主之掌上明珠,连太后视她,也如嫡亲孙女,假若是旖景出面,与那些闺阁女儿“分析行势”,强调这时应当舍小利成大义,完全可以代表卫国公府的立场、大长公主的意见,也从根本上打消了观望者的迟疑犹豫。

数万银对勋贵来说,或不要紧,但这些人也没有白白“乐善好施”的觉悟,总得给他们提供些倚仗借势,才能达到“心甘情愿”之目的。

而关于世家,相比勋贵更少了几分棘手,这时秦相与金相正在“决一生死”,相比勋贵,他们更加应当珍惜“羽翼”,自然不会“漠视不顾”,在关健时候落个“一毛不拔”的下乘,只要勋贵妥协,世家也就迎刃而解。

既然事关灾民,又牵涉全局,更先得大长公主首肯,旖景自然不会因为“私怨”耍小性,于是接下来的时日,便开始与三皇子出席各种“茶会”“秋宴”,临时客串了一把“筹款大使”。

☆、第两百八十二章 筹资赈灾,悍妇下场

几场茶宴出席下来,旖景又结识了不少“闺蜜”,言谈中难免提到施兰心,这姑娘眼下已是声名狼藉,人人喊打,“并州明珠”的才名已经成为莫大的讽刺,因她从前声名远扬,以致不少贵女心怀妒嫉,眼下再一提及,便有那些忍不住极尽嘲讽者,话题一开头,就久久收不得尾。

旖景且由着众贵女发泄了个通透,对兰心姑娘的种种过往不与置评,但说正题:“不过如此一来,就因为施家父女的这番作为,可让百姓们对并州权贵皆有了误解,大都以为咱们这些高门望族,尽似施家一般黑心,连着咱们这些闺阁,也被施三娘连累,尽都有了沽名钓誉、矫言伪行的嫌疑。”

这话更引得众人不愤,都说起这些时候出门儿,哪家车驾之后,不跟着百姓们的指点议论。

“眼下疫区虽得了良药,那些受灾的民众依然无安身之所,要说这一场水患,还都是因为行洪之地另作他用……”当日诸多权贵,拥堵城门,与世子一番争执,导致水患之因街知巷闻,贵女们一听旖景提起这碴,尽都有些羞愧,便又有人抱怨:“听说那些闹事之人,也都是因为施德的挑拨。”

“眼下追究这些,却也是没用。”旖景叹息:“诸位想想,虽说百姓们的一时议论无妨,可家族声誉却大有损失,若再不挽回,就别说言辞沸沸了,就连圣上……原本让诸位家里筹集药款,也是小惩大戒,好在施德阴谋暴露,这疫情一笔帐,自然得算在他的头上,但权贵们若就此不闻不问,那灾地施建之事又当如何?”

见贵女们面面相觑,旖景略微正色:“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