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姑姑哭笑不得:“殿下,您应当劝阻太子,太子妃可是圣上下令软禁!”
“我竭尽全力了,今日太子才好些,走路不需人掺扶了,跌跌撞撞就往里闯,早先内侍们跪了一排,太子竟然飞身就闯了进去,身手就从没这般利落过……想是对太子妃牵肠挂肚,如姑姑,这事还是瞒着圣上的好,也没大事,太子就是想看看太子妃而已。”秋阳灿烂下,三皇子脸上一片真诚,仿佛与太子的确手足情深,同情太子夫妇这双鸳鸯眼看就要“生离死别”,一门心思只为太子立场着想。
宽敞森凉的大殿内,金椅玉屏仍然华丽,轻垂的帘幕上,金丝牡丹鲜艳夺目,不过这里,已是荒无人气,尽管步伐放得轻微,旖景似乎仍能听到足音的回响,依然有轻微的啜泣声,从一侧被清风拂开的帘遮内传出。
行至帘遮外,更清晰地听见女子的哽咽,与男子低沉的语音:“夫人已经平安回府,那些陷害你的刁奴也被尽数处死,你放心,有我在一日,定能保你平安,你是我的结发妻子,必不会弃你不顾,我只要还是太子,必会保你正妃之位……”
旖景垂眸,看向雕着莲荷的地面上,一片阴黯的色泽,不由腹诽,太子虽对甄莲“一往情深”,可凭他的能力,非但保不得甄莲平安,这般胡搅蛮缠下去,反而会将甄莲逼至绝境,甄莲应该也想到了这点,此时才没有一句回应,只有啜泣而已。
别的不说,就凭今日太子贸然闯入禁苑,便是违旨,若三皇子恃机往圣上跟前一捅,甄莲必得三尺白绫或者一碗鸩酒,而暂时回府的甄夫人只怕也难保平安,甄氏一族就算不致被牵连,甄候的爵位是必保不住的,甄莲的兄弟们也休想入仕,太子自身难保,那些承诺就算出自真诚,也只是虚话罢了。
“母后心里也明白,这回定是老四的手段,可惜剪秋被他灭了口……不过老四也没讨着好,被父皇当着朝臣的面狠狠打了脸,有母后在,绝不会让老四阴谋得逞!”
旖景彻底无语……换而处之,倘若她是甄莲,眼下一定心如死灰——皇后怎会为了一个“绝育”的太子妃与圣上叫板,将太子置于险境?
杨妃那场“玉石俱焚”的报复,已经使甄莲成为废棋。
太子,当真是……“赤子之心”。
听到这里,旖景又轻步移了出去,更有把握说服甄莲,在外头耐心地等候太子这场山盟海誓、倾诉衷肠结束。
☆、第四百一十章 劝言留生,何为夙愿
太子最终是被三皇子“勇闯禁苑”强行挟制出来,似乎与太子妃见了一面,又倾诉了一番,相思得慰后,太子看上去倒有几分心满意足的模样,在殿门外见到旖景与如姑姑,竟问也没有多问一句。
旖景看着太子与三皇子勾肩搭背地离开,忍不住一声长叹,倘若甄莲真信了那番话而执迷不悟……太子也许还不知是他的情意绵绵害死了人。
再次入殿,旖景并无犹豫,直接掀开了帘遮往里,一眼看见身着青衣白裙的太子妃垂足坐在临窗大炕上,脸上已经看不出哭泣过的痕迹,只是眼角还略微泛红而已。
虽未施脂粉,不带钗环,可发髻依然一丝不乱,挽成个矮矮的圆髻,显出面颊越发削瘦。
她侧面看向窗外,穿过花叶的柔媚阳光勾勒在挺直的鼻梁上,光晕柔和又明亮。
素衣待罪,却半点不显狼狈。
不得不承认,就表面而言,太子妃的确有母仪天下的风范。
当旖景步入内室,太子妃才向她看来,清晰的一个挑眉,稳坐着受了一礼,居然浅笑着说道:“是阿景来了,看来天家还留了条生路给我。”
的确是聪明人。
旖景回以一笑:“娘娘明慧。”
“不过,我却不想要这线生机。”太子妃微一抬手:“坐吧。”
旖景稍微犹豫了一下,这间屋子除了雕花大炕,就只有一张贵妃榻,铺着明黄底的锦垫,显然是太子妃往常的坐席。
“坐我对面。”太子妃又说:“待罪之身,没有侍女在侧,连杯热茶都招待不了,阿景迁就则个。”忽而又是一笑:“与其受不尽的奚落嘲笑、冷宫度日,我宁愿得三尺白绫,或者一杯鸩酒。”
对于身处高位,又心怀高傲的人而言,憋屈地活着莫如痛快地死去。
旖景从内心里,其实尊重太子妃的选择,甚至不想再废唇舌,无奈她肩负重任,必须要令太子妃回心转意、苟且偷生,至少是在这时,太子妃死罪一定,太子“痛不欲生”下,不知会做出什么任性事来,圣上全心在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