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康王妃说道:“景丫头每回被我留在慈安宫,得了阿如许多照料,这孩子倒也记着阿如的情份。”
如姑姑因是掌殿女官,特被太后恩许住在慈安宫内,就在后殿的一间倒座房里,旖景是慈安宫的“常客”自是轻车熟路就找了过去,才掀开门前厚厚的当风毡帘,便见如姑姑倚坐在临窗大炕上,身上仍是那条染着茶水的裙子,并没更换。
屋里光线晦暗,毡帘掀起才有一丝明光照入,如姑姑下意识地抬手拭向眼角,有些慌乱地站了下地,挤出笑容迎客。
“天儿这般冷,姑姑还不快将湿了的裙子换下来。”旖景扶起如姑姑,就要帮着动手,如姑姑受了一惊,慌忙将旖景扶着往炕上坐,却又担心炕上凉,又欲翻箱倒柜寻块厚厚的毛毡铺着,旖景连忙称不用,催促着她快去更换衣裙,自己往炕上坐了。
少倾,如姑姑才从隔屏后头收拾了出来,换了条干净的裙子也收敛了晦涩的情绪,但唇角刻意的笑容始终有些勉强,再不敢往炕上,只侧身坐在地上的锦墩,窗纸外透入的沉晦天光照亮她半张侧面,发鬓青乌,眼角仍是平展。
她也才二十五、六,远远不到苍老的年龄。
旖景上前,硬是挽着如姑姑挨着她坐在炕上,见她眼角的泪意并没有掩饰得彻底,心里也是一涩,不由抬起手里的锦帕就为如姑姑拭泪,语气温软:“当年祖父逝世,祖母哀痛,我又生了病,太后娘娘不放心,接我来慈安宫里养病,是如姑姑寸步不离地照顾,劝了我许多的话我从那时起就将姑姑当作亲人一般,有什么话都与你说姑姑心里难受,我也帮不了你太多,也就只有一双耳朵能听姑姑说说那些苦楚,姑姑别憋在心里,就像你当时劝我的话,一个人的心小,事放在里头就更觉得沉重闷郁,说出来才能让心里轻松敞亮。”
一番话让如姑姑眼角更湿,她也知道旖景应是从世子口中听说过那些事,她心里的确压着许多的话,这么些年了,早已经厚重成积垢,灰扑扑地埋葬少女曾经鲜亮的生命。
母亲在时,为免母亲担忧她不曾说,母亲离世,就更没有诉说的机会。
旖景看着如姑姑垂头抹泪,也没有劝慰,更没有摧促,她知道深宫之中,能肆无忌惮地哭一场也算是发泄了。
似乎一刻时长,才听如姑姑轻叹一声:“五娘是长大了,当年那个娇滴滴的小姑娘也会宽慰人了。”
旖景轻笑着,仍是握住如姑姑的手。
“我争取过那时得知魏公想为魏郎求娶我为妻,我很欣喜,母亲也为我高兴,说魏家既是故交,又是诗书名门,我的欣喜却只是因魏郎,我倾慕他的才华,也欣赏他不羁世俗怎能想到他正是因为不羁世俗,拒绝了长辈安排的婚事我也以为他是一时任性,并不知道那人是我有次去溟山书院,我找了机会见他他彬彬有礼,并没有嘲讽我不合礼矩,话却说得很清楚,他说他不甘听凭长辈作主娶一个并非心中所愿的妻子。”
“谁的婚姻不是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他偏偏不理会礼法,却正是因为这一点,我才对他倾心,却也正因这点,让我无可奈何。”
“我是早该死心了,我从没埋怨过他,埋怨的是自己没有那样的命数我想这天下间的女子,或许再没我能那般体谅他,不知他孤身多年觅不见知心之人,是否会后悔年少轻狂时的轻易拒绝。”
“却是晓得的,就算他心生悔意,我们也早已错过。”
“原来世间真有与他一般的女子,不受世俗拘谨,平乐郡主的确是那样的人我应该为他庆幸。”
又是很长很长的一声叹息,眼角泪意却渐渐平复下去。
“世子与世子妃应当也体会到太后对娴顺郡主的突然看重是别有用意吧。”如姑姑忽然转了话题。
旖景反而一怔。
却见如姑姑唇角带了抹微笑:“入宫多年,须得察颜观色才能生存,我今日发觉世子妃也成了察颜观色的那一个世子妃别担心,圣上与太后也知道无故恩封会让楚王府心生疑惑,应是不过多久就会坦然相告金元公主不久将使大隆,西梁庆氏嫡子随驾。”
旖景根本没想到如姑姑竟会这般坦言相告,遂也不再隐瞒,把这些时日以来的猜想与担忧一一诉之。
“世子所见不错,虽和亲一事必行,可圣上与太后尚有犹豫,楚王与世子皆为重臣,太后也担心着楚王府不愿让郡主和亲,会为此埋怨天家这事没有定论,未必无转寰之处,太后也暗中留意着其他宗室女儿,倘若楚王府为难,打算过继一人给康王或者楚王,以亲王嫡女身份和亲。”如姑姑压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