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她的曾长孙谋个差事……虽说你已经先有打算,可圣上眼下还没提过继的事,咱们自然不能就说过继太显眼,建议圣上授职两位族叔。”旖景仍有些羞愧。
原来自从上回入宫,旖景看出太后有意的是安乐,深觉寿太妃一家难缠,安乐也不好“拿捏”担心安乐过继来楚王府,万一下了和亲的圣旨,她不愿哭闹起来,事情没法收拾,虞沨想了一阵,也觉得过继太显眼,到时和亲的诣旨一下,明眼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寿太妃与何氏真蛮横起来,说楚王府为了不让安然远嫁算计她家闺女,楚王府也“百口莫辩”。
所以虞沨就盘算着不如谏言,说服圣上受职虞标兄弟,让他们进京卫领个校尉的职衔。
就算圣上对虞标兄弟不信重,但京卫长官是卫国公,有他震着,虞标兄弟也就是个摆设,不过在旁人看来,天家对他们兄弟也算看重罢了。
岂不比过继更自然。
将来圣命安乐和亲,寿太妃为了子孙的前程考虑,也只能领旨谢恩。
总之与楚王府无关,安然也不会受到非议。
不过眼下天家还没提过继的事,虞沨自然不能主动谏言,暴露出如姑姑来。
哪知寿太妃就先打上了门。
旖景为了彻底交好寿太妃一家,无奈之下先答应替虞济争取差事,事先并没与虞沨商议,怕让他为难。
“不碍事,宗室子弟不能参加科举,而有的闲职也不好让有真才实学的进士担任,反而让学子们以为是朝廷不重视他们这些科举入仕之人,圣上原也有意让一些宗室或者勋贵子弟领着京都的闲杂事务。”虞沨倒不介意,又沉吟了一阵:“二婶那脑子还想不到搬动寿太妃为难你,世子妃有没想过谁在幕后策划?”
☆、第五百一十四章 风波未起,责罚难免
虞沨彻底搁了笔,顺了顺长椅上的靠枕,一边捧了某人因为心虚亲手沏来讨好的一盏安吉白茶,一边听旖景说道两日前黄氏登门“慰问”找了一堆借口去见江月的事,颇为赞同地颔首:“原来是国公夫人,寿太妃这些年甚少与皇子、亲王来往,差不多被人遗忘,若非国公夫人提醒,只怕二婶也想不到太妃的辈份最高,搬起架子来,才能震得住咱们家世子妃。”
旖景:……
虞阁部微微一笑:“三皇子处死李氏确有其事,就在上元节次日。”
旖景的脸黑了下来——那个妖孽,行事嚣张,偏偏还连累了自己。
“不过皇子府称李氏为暴病,并将尸身交还李家丧葬,李家人自己也认可了这说法,故而这事并没引起任何议论。”言下之意,小谢氏与江月应当不知这事,若非三皇子府早有虞沨安插的人,四皇子府也有耳目,世子怕是也不知李氏已经丧命。
“小公主洗三礼,我推脱了,弟妹倒去参加了宴席,想是那日听说了什么风声。”旖景登即醒悟,李氏的妹夫是四皇子府幕僚,想来秦妃应当明白李氏并非暴病,这事与秦妃必脱不了干系。
“好笑的是李氏是四皇子送给三皇子的耳目,三皇子处死了她,又将尸身交还李家,意在让四皇子吃个哑巴亏,秦妃借着这事损害你的名声以泄私愤,倒不怕连累了四皇子。”虞沨摇了摇头:“既然有人要借着这事兴风作浪,为绝后患,咱们可不能息事宁人,秦相一党因为小公主得了圣上破格恩封,这些日子以来喜形于面之余言行无不谨慎,看那作态,显然是被圣上这一手迷惑住了,以为太子朝不保夕,四皇子前途光明。”
旖景蹙着眉头:“假若圣上真有意四皇子,应当不会这么明显,太子依然在位,就将四皇子置于风口浪尖。”
虞沨轻叹:“秦怀愚到底是廉颇老矣,金榕中一倒,他越发沉不住气……四皇子风头太旺决非善事,他竟会误以为这是圣上‘意会’,偏偏秦妃又是个……皇后正等着机会捏四皇子府的把柄。”
此恩封必然成为皇后与太子心头刺,让他们坐立难安,四皇子是被圣上置于储君的明显对立。
极有可能落得两败俱伤。
至于那位小公主,将来很有可能因为破格恩封不合礼法之故,在皇室玉牒上记为储君之女——大隆沿袭东明礼律,皇子需周岁后记名玉碟,而诸如帝姬、皇子之女需三岁之后才录入玉牒。
东明时候不是没有先例,当年明武宗年过五十才得长孙女,也非太子所出,而是二皇子的女儿,却被恩封公主,后来太子病逝,嫡出三皇子被立为新储,这位公主就过继给了三皇子。
不知秦相为何妄顾“先例”笃信四皇子会父凭女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