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到中书省诸位重臣以及两个内阁学士获准前来后,一众妃嫔才陆陆续续地到场。
乾明宫一时哭声震天。
闹腾了一阵,才有人询问天子遗诏。
毕竟国不可一日无君,天子驾崩虽应举国致哀,但新君择定何人也是首重。
庆亲王这才出面,说天子崩前留有口谕,传位予他。
可戏剧化的一幕却是天子并未留下诏书,而当时庆王面圣,天子特意摒退旁人,连詹公公都不在近前,只有一位太医院院使,即江清谷被天子留在殿中以备及时救治。
也就是说,天子与庆王之间的交谈唯有江清谷见证。
他肯定了庆亲王的话。
庆王党们当然立即松了口气,但不少朝臣却有置疑,一时窃窃议论不止。
丽嫔就在这当头跳将出来,率先发难,怒斥庆王矫诏,竟空口无凭地说出天子曾有意会,要立六皇子为储的话来,到后来,干脆质疑是庆王勾通江清谷弑君,六皇子立即挺身而出,喝令宫卫将乱臣贼子拿下。
当然没人遵令行事。
乾明宫前主要是丽嫔母子与庆王一党争执不休,互相攻讦。
这时不少得诏入宫的朝臣都把注意力集中在虞沨与苏轹两人身上,当然是因为两个内阁学士几乎日日伴驾乾明宫,最有可能判定这桩公案。
苏轹微微蹙眉,也疑惑地看向虞沨。
虞沨神色并没有半点变化,只是跪在阶下,仿佛对两党的指责充耳不闻。
苏轹忍不住询问:“世子,圣上怎会不留诏书?可若说庆王矫诏……”
“三叔稍安,待太后驾临即知。”虞沨只有一句。
苏轹越发不明所以。
虞沨唇角微带冷沉:“不是矫诏,圣上若无意传位庆王,便不会独诏他一人见驾。”
可是倘若天子有意传位庆王,为何不留诏书?天子分明已经料到他今日已到大限,才传诏诸位入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