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对虞栋之女都能做到事事周详步步维护,更何况与他伉俪情深的王妃,金元毫不怀疑楚王会说到做到,倘若王妃不能安然返国,他迟早一日会问责西梁。
“可我唯一犹豫,便是表哥……早闻他曾经不惜性命为王妃挡箭,又再做出强掳之事,虽是荒谬任性,却也足见表哥对王妃的心意,安瑾,我虽不赞同表哥这样的行为,不得不说,却被他恣意之举震惊,这话我不能问楚王,希望你能诚心相告,王妃当真没有可能被表哥打动?假若她心软……表哥未必不能给她安稳幸福,我相信表哥不会亏欠王妃半分。”金元又说。
“公主所虑决无可能,嫂嫂决不是背信弃义之人,她已与阿兄结发,两人情投意合,婚后琴瑟和谐,是因大君强掳才至西梁,怎会屈从?公主,安瑾也为人妇,同样与夫君存生死与共之心,自问倘若遭遇嫂嫂类似之祸,定会宁死不从,无论对方如何示好,也不会背叛夫君。”这话安瑾回答得斩钉截铁。
但金元却沉默不语。
可是她次日就给了虞沨答复:“我只答应楚王,倘若王妃自愿脱困离开大君府,可暗助。”
虞沨闻言自是大喜,长揖一礼:“当然如是,并,在下势必周详规划,而决不会让公主暗助之行暴露,引大君忌恨。”
金元微挑眉梢:“不得不提醒楚王,就算我提供密道入口,王妃倘若忽然从大君府不见,表哥势必生疑,另外,也会立即封锁京城,王妃实难脱身。”
“是以,在下还有一事委托。”虞沨说出那一事来,却没有详细解释他的计划:“至于如何助内子顺利离开西梁,而又不教大君怀疑公主,在下自有安排。”
金元沉吟许久,才深吸口气:“如此,一言为定。”
安瑾想起金元孤疑不解的那个问题,事后又问虞沨:“长兄为何笃定大君不知密道一事?”
虞沨笑道:“虞灏西那般警慎,他若知道有密道通往府外,又怎么放心旖景在大君府畅行无阻?尤其是他远征期间,势必会严加防范。”
这也就是虞沨嘱托肖蔓,打听旖景能否在大君府畅行无阻的原因。
☆、第六百五十二章 绝决相逼,生死你定
与大君当初掳走旖景挑选高宗重疾不起将有大变的时机相同,虞沨这回潜入西梁说服金元,为救旖景脱困行关键一步选择的也是西梁政事纷扰的时候,大君殿下全副心神几乎都在两姓与个别宛氏宗室的动向上,对于闲杂难免有些疏忽,便不大可能再去关注安瑾与金元碰面这等正常不过的琐事。
当虞沨这边万事俱备,赶回楚州制造东风之时,庆氏澜江公终于在本家众多邑君的出谋划策之下,择定了暗杀大君的详细计划。
庆氏与对王位有所企图的宛姓嫡系华阳公达成协议,待暗杀大君得手,嫁祸给北原佃作,发起政会屡行盟约,当君无嫡子,又不能屡行嫡女夫继、嫡女子继,便立宛氏嫡系宗室为储。
而华阳公的任务是毒杀西梁王,以猝不及防之势掌握王权。
随之,王室再问罪不敬政会之贵族,〖镇〗压异议。
这么一来,政会再掌大权,而庆氏一族力助华阳公登位,双方荣辱与共,便可力压胡氏成为政会之首。
贵族们没了王室撑腰,只好屈服于政会,什么封邑、科举之政自然无人再提。
不过这愿景是美好的,但庆氏族人倘若真有本事将计划达成,也不会等到被人逼到绝境才反击。
他们这也算被逼无奈,狗急跳墙了。
要么在沉默中等死,要么在沉默中暴发,庆氏当然选择后者。
而澜江公认为暗杀大君还是有七八成把握——因为卫冉。
唯一拿不准的就是华阳公能否得手,让西梁王死于非命,这才是关键,毕竟澜江公再怎么狂妄,也明白这时他没有“兵谏”的实力。
却再没有犹豫迟疑的时间,澜江公只能孤注一掷,他必须得先完成刺杀大君的任务,所以,迫不及待的密诏了卫冉前来,叮嘱他将大君的行踪泄露,为保万全,又交待卫冉最好能趁乱刺杀大君,并交给也一瓶毒药,嘱咐抹于剑刃。
可怜,这本不周密也无万全的计划从第一步就注定失败了。
“这是什么毒?”大君颇为好奇地询问他的“御用”毒师苗石陌。
“不是什么罕见之毒,暗杀常用的箭毒木,又名见血封喉。”苗石陌有些鄙夷地说道。
额,本殿下中过……还险些不治……大君不无郁闷地想起曾经被黄陶暗算的不堪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