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重生之再许芳华 > 第471章完结

第471章完结

大君一败涂地。

薛东昌又禀报了一番阴山娘子的事迹——这位的祖父原为东明肖相府中侍卫,后东明灭国,肖氏被虞氏清剿,虽肖相身死,族人基本丧命,但仍有不少追随肖氏之顽冥不化的党羽藏匿山野之中。

又因东明也有闲散宗亲逃脱,起初与余孽串联,还企图颠覆虞姓江山恢复东明国号。

这当然是痴心妄想,随着时移日转,这些余孽渐渐分化,因无合法户籍,基本落草为寇,靠着烧杀抢掠民财为生,而阴山娘子祖父身故之后,其父不愿与余孽同流合污,带着部份追随者远走阴山——并非是在西南,而是在归化关隘,大隆与北原北庭交界之处。

阴山娘子姓戚。

戚父本不愿再行有违法令之事,更没有颠覆大隆政权的野欲,无奈他与部众是朝廷钦犯,难寻安身之境,只能隐匿密林,靠自僻荒田耕种为生。当然,为了温饱,戚党男丁也不乏依靠武艺,投身边隘行商,做人护队保镖以养活一家老小父母妻儿,经过数十载,这帮虽无户籍却不行违法之事的流冦也渐渐有了积脉,开始在大隆与北原交界县镇默默经营起商事。

这也并非长久之计,更何况戚党的“繁荣”引来前朝余孽的觑觎,打着恢复东明江山的名义,对他们威逼讹财。

戚父不甘受胁,却被众多余孽施以武力掠抢,戚父与两个儿子皆被杀害,唯留一女。

就是阴山娘子。

戚氏当时年才及笄,父兄皆亡,是她率领部众奋起反抗,从同为余孽的“同盟”手中逃出命来,辗转山野多年,好容易才又寻到立足之境,打算沿习父亲当年旧事,于归化边境之山野荒郊自力更生。

但因为“同党”时常寻衅,戚氏苦不堪言。

也不知具体年月,总之阴山娘子弃了归化,率领余众迁移至西南,虽仍旧还是流寇,但渐渐也闯出些名堂来,据说,戚氏一众数不过百,无论男女却都勇猛擅武,故而便筹建了“戚家堂”虽是隐匿山野,却从不行杀掳之事,反而还会暗护郊野之民,但凡有草寇袭击无辜,戚家娘子知情都会率众援救。

戚家堂便成为不少商贾或者小富之族行商、远游时常请的周护武师。

戚氏娘子好义之名在她并不宽广的交际圈还是响当当的。

当然,普通百姓并不知戚家娘子便是“阴山娘子”实为前朝余孽。

她声称探知前朝余孽欲掳楚王妃,便打算阻挠,解救楚王妃在手,以之为质,争取朝廷赦免她父祖之罪,让她一家,包括部众成为大隆登籍在册的合法之民。

于是百姓们才总算明白了戚家娘子的凄苦与难言之隐。

民众总是善良的,再有曾受戚家堂恩惠的百姓也造以舆论,逢人便赞戚氏好义,从不行违法之事,并不能与前朝余孽等同。

但是大君不是普通民众。

他当然明白,这一切都是虞沨早有安排。

戚氏娘子应是当真有“从良”之心,不知何时,联络上了虞沨。

这也就能解释为何戚氏这“阴山娘子”放弃根据地,反而是到余孽猖獗的西南后,居然能够立足。

虞沨也许是早有清剿余孽之念,是以才利用戚氏打探得余孽各部所在。

不过高宗一意改革官制,暂时不能顾及。

旖景突然被掳,虞沨一眼看出倩盼并非旖景,便就开始盘算着怎么给旖景编造一个下落。

无疑,落于戚氏之手能最大程度确保旖景的声誉。

戚氏目的在于利用旖景与朝廷和谈,那么,就不可能让旖景损伤毫发。

自然,戚氏为何相隔年余才出面交返王妃,虞沨事后也会给出一套合情合理的说法。

这不由大君关注。

他只意识到一点,虞沨在这时推戚氏出场,并且上折请旨,显然旖景已经顺利脱困。

最终还是,不能留住她,无论身心。

大君根本不曾预料旖景这时就在离大君府一坊之隔的地方。

当旖景听金元说道楚州传回的消息时,料定王城解禁已在不远,于是她告诉金元:“倘若公主要行劝导之事,这时恰好。”

劝导,当然是关及晓晓。

虽然旖景明白虞灏西不可能心甘情愿交返女儿,但这时让金元出面,无疑进一步让虞灏西笃信她已回到楚州。

所以,安瑾才会毫无顾忌的把“倩盼”的〖真〗实身份告之金元,说服金元劝说大君交返楚王之女。

而得悉真相的金元,也有理由劝言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