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枚重要棋子。
旖景小胜一局,自然要乘胜追击:“吴籍之所以知道曹大,极有可能是受陷害三表兄者收买,他万万不料自己会被毒杀,有人是用他的死,构陷卫国公府。”
赐婚一事发生不久,就算能造成苏、严两家生隙,可严廷益被人栽赃却在赐婚之前,卫国公府绝不可能是主谋,当然天子还可以狡辩,称卫国公就算不是栽赃严廷益者,也可能利用毒杀吴籍嫁祸严家,不过旖景已经提出永昌候府并没有杀害吴籍的动机,反而希望他告诉曹大下落,才能为廷益申冤,那么卫国公又怎么会认为杀掉吴籍就能嫁祸永昌候?
天子正当气闷,却又见旖景莞尔一笑:“圣上、娘娘容禀,倘若真如凶犯之言,此事是家父主谋,凭家父之能,让吴籍死于非命而不受怀疑实在容易,又怎会让他死在朝暮馆,牵涉利、张两位,岂不让人生疑?”
太皇太后这时基本已经打消对卫国公的怀疑,闻言频频颔首。
天子见势不妙,连忙说道:“事实真相,还得待将利贵与张明河逮捕审讯后才算水落石出。”
他暗暗计较,待那两人死讯传回,也许仍有办法说服太皇太后生疑——卫国公大有可能没有设想周全仓促行事,眼见事发,凶犯将利、张两个招供了出来,一边安排灭口,一边让楚王妃为严廷益开脱,好证明自身清白,只这话不能由他亲口来说,需要一个太皇太后信任之人,究竟找谁合适?
天子这边还没有反败为胜的对策,大长公主又再落井下石——
“五嫂,我今儿个不请自来,原不曾想竟然有人血口污篾,是我一个旧部家中长者故逝,他们原本是赶返赴告,昨晚上到香河,眼看不能入城,寄宿在一处乡绅家中,哪知半夜,忽听隔壁人家发生凶徒入宅杀人的恶事,他们连忙赶往援手……”说到这里,大长公主微微一顿,看了一眼颇显心神不宁的天子:“可巧,险些遇害的人正是利贵与张明河,我那旧部本是武将,又带着不少部从,对付几个凶徒不在话下,一个没放走,因问得利贵是我国公府的姻亲,也没报官,而是将他二人一路护送回京,我也晓得他们这回牵涉进命案,当即就让荇儿送去刑部,还有那帮杀人不遂的歹徒,也都绑给了陆尚书。”
天子:!!!
这下他再也没了心思盘算找谁当说客的事。
“我暗暗猜疑,这事实在蹊跷得很,便想与五嫂商量一番,哪知这般凑巧,居然正赶上有人嫁祸陷构。”
太皇太后自是不会以为事情真有这般巧合,但这时她并不打算理会细节,只冷冷一笑:“也好,既然利贵与张明河都已归案,便诏他们来慈安宫,哀家可得察问个清楚明白,究竟是不是他们打算杀人嫁祸。”
☆、第六百九十四章 无奈妥协,损兵折将
天子有所不知,陈相这时其实正着急得团团转。
正如虞沨推断,当吴籍一死,利、张两个也逃不脱灭口的命运,好教这案子因无实据草草了断,卫国公却百口莫辩,陈相一早安排了府中蓄养的武师,暗中盯梢,就趁夜黑风高时杀人。
之所以让利、张两人暂离京都,是保证他们不被官衙收监,以致难以下手。
当然两人也不可能远走他乡,张明河在香河也有商产,自然而然便提议利大舅随他去别苑小住。
而陈相琢磨的是,既然要造成卫国公授意利、张杀人嫁祸,那么说明卫国公对这两人应当信任,凭白无故不可能杀了姻亲灭口,小伙计落网,张明河难逃其咎,他若是突然横死,旁人哪会信卫国公清白无辜?那么,只有当案子移交刑部,陆泽明察秋毫,逼得凶犯供出主谋,卫国公情知事败无可奈何只有将同谋灭口,这样便无法落实他与之串通的罪名,才算合理。
是以,灭口的最佳时机只能是在昨晚。
利贵与张明河都是庶民,张明河就算是个小富,也不可能有贵族官家的排场,府中不会有护卫,香河的宅子也没有太大规模,最多就是十余仆妇,几个丫鬟小厮,陈相觉得毫无压力,认为府中武师足能得手,根本不需向天子求助,动用暗卫杀人。
实际上天子也根本不觉得处理两个庶民需要他亲自安排。
这世道虽有死士,但这些人却非普通贵族能够大规模蓄养——虽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之说,但真能为了钱财豁出性命者却少之有少,成为死士者,大多是些重犯,一旦落网难逃死罪,逼于无奈,抑或是想争取前程彻底脱罪,抑或是有亲长子女需要养活,才会铤而走险,一般来说,能得死士效忠者不仅有财,更得是权重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