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一想,皇后就巴不得韦十一娘“不知轻重”“不顾尊卑”,好让她回以颜色为祖父出了当日的恶气。
要说在邀众人,除了陈氏女眷外,便只有武安候世子夫人谢氏不是皇后主观乐意——武安候表明是与卫国公府齐心协力,谢氏又是勋贵女儿,跟她那婆母一般“跋扈”,一旦旖景受到刁难,这位势必是要援手,但也没法子,谁让今日这计划需要利用苏氏三娘?苏三就是个把总之妻,单独邀她为免落得明显,只好连着谢氏一块请了进宫,搭上苏三。
为了显得“顺理成章”,皇后特意只邀谢氏,后来再补一张帖子给苏三——因着想到旖辰、旖景以及旖风三姐妹当日都要赴宴,而苏三也是卫国公的女儿,刚好一同,也算与姐妹们一起凑兴,反倒成了皇后对苏氏姐妹的恩眷。
可让皇后没想到的是,太皇太后看了宾客名单,当即提出:“皇后这生辰虽不举朝仪为贺,到底是出孝后首回邀宴,这回难得你想得周道,也罢,就由哀家出面,把宗室长辈们邀来凑兴。”
一想到寿太妃、大长公主都会在场,皇后心里那个焦灼,真恨不能一个白眼翻给太皇太后——要你多事!却也只好摁捺隐忍,皮笑肉不笑地谢了一番祖母的“疼惜”,心下却想,也好,这回可是圣上在后计划,鼎力支持她当众刁难苏妃,及到苏妃入罪,大长公主又能如何?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真真让人解气。
再者,要闹风波也不是在午宴上,待午宴过后,诸如两宫太后为首的宗室长辈们也不能陪着她这个晚辈赏景听曲谈笑消磨,干脆在鹂音馆设上一台戏,让这些“老不死”一同去听,支开了她们,楚王妃还不是任由自己折辱,等解足了气,再把那死罪一扣,才叫一个痛快。
皇后便十分“贤良得体”地操持起来——可不敢让祖母与亲长们陪我这个晚辈,能出席午宴就是臣妾莫大荣幸,不过难得宗室亲长一齐入宫热闹整日,莫如让教坊司把编排的新戏演上几出,以博一乐?
莫说太皇太后,连太后也惊讶起皇后这回的面面周道,自是不会反对。
但康王妃既然受邀,平乐这个刺头竟然也就入宫,午宴上皇后一见她那副意气风发的神情,与旖景那般亲近,胸口便像塞了一团乱糟糟的麻线,实在影响本来的愉悦心情。
这还不算,午宴开始不久,诸多女眷举盏敬贺后,皇后才谢了一圈亲长们的到场“添光”,喝了好些盏酒,正欲用些佳肴美膳抚慰一番肠胃,却见身边大宫女采薇脸色不豫,一眼眼地往楚王妃席上瞅——今日不设大桌,而是长案,身份显贵者皆是独据一席,皇后作为主角自是面南上座,旖景是亲王妃,席面也在靠前,距离皇后倒也不远。
皇后微微四顾,就不难发现许多女眷包括她的“同盟”在内都频频关注楚王妃这边,心下孤疑,仔细一看,便见苏妃盛装华服,端贵明丽,似乎没有失仪的地方引人注目,再一细看,就发现苏妃案边跽跪侍奉的婢女,青襦碧裙丁香半臂,不是宫女服饰,应是私邸丫鬟。
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她的妆容,显得太过艳丽,与着装不那么适宜。
皇后暗暗冷哼一声,心说苏氏不是被盛赞明慧得体?怎么竟带了这么一个不知所谓的婢女,如此艳妆,是有意惹眼的?正要移开目光,不知怎么地忽觉不对,皇后瞪眼再是这么一看……
居然是子若!!!
皇后险些砸了手里的酒盏,多得采薇扶了一把。
却原来是秦子若仓促之间得诏入宫,没来得及把消息预先知会“亲友”,入宫之后又必须寸步不离循规蹈矩,更没机会示意家人,太皇太后也没有好心知会,皇后竟瞒在鼓里。
连忙去看母亲秦夫人——
这位今日尤其注意旖景,当然是看见了子若,也是如遭雷劈——众目睽睽之下,她的女儿跪在一旁服侍苏妃用膳,这个奇耻大辱,比相府寿宴更甚!秦夫人哪还用得下去美酒佳肴,一张脸涨得通红,好在这等宫宴上,众女眷也不会当真觥筹交错满足口舌之欲,大家都是浅尝辄止,也没显出秦夫人与众不同味口不佳。
而秦子若,自然也是满腹憋屈。
且以为太皇太后会率先诏见,哪知苏妃去问安时,她却被拦在殿外,压根就没见着太皇太后的脸,及到开宴,跟苏妃入席,倒是见着了太皇太后,但人家压根就没搭理她,更别说当众提出“侧妃”一事,秦子若有心要提醒老王妃挑开话题,无奈老王妃与大长公主等是随两宫太后及皇后位列首席,与她还隔着后宫嫔妃,根本不可能近前插话,往那边关注得多了,没引起老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