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办事前,却总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做足前戏工作。
不然办事的时候,总觉得不够爽利,不是那么舒服。
做生意也是一样的道理。
直奔正题的,都是开价便宜的,一般只开价在一百五、两百。
有前戏服务的,基本都会开价四百五、六百。
更贵当然也有,不过黄德贵没体验过。
离开售票大厅,又回到了唐朝阳呆着的那地儿。
“票都买好了?”见着两人回来,他问。
“买好了。”宋金明点头回答。
“跟咱一趟的吧?”
“那不废话吗!”
“一趟就好,一趟就好。”唐朝阳满意的点着头。
车还是晚上的,黄德贵他们三人在火车站呆了一整个白天,等到晚上火车来了,他们才带上自己的行礼挤上了车,然后向着邻省的神沐开去。
他们三人坐了火车坐汽车,由南往北,从东向西,一直扎到深山里。
也不知是今年天气太冷的原因还是什么,到这里时,已经可以看到地上有些薄薄的积雪。
这边地处黄土高原地区。
气候嘛,风沙比较大,到处都是荒山秃岭,土地十分贫瘠。
但是这里物产不匮乏,相反还是十分富饶,尤其是煤炭资源丰富。
由于煤炭资源丰富,这里的小煤窑不少,哪里把山开肠破肚,挖出一些黑东西来,堆在雪地里,哪里就是一座小煤窑。
一些拉煤的拖拉机喘着粗气在山区路上爬行。
山里路况不太好,拖拉机东倒西歪,像是随时会翻车一样。
但它们没有一辆翻车的,只撒下一些碎煤,在哐啷哐啷声中走远了。
山里几乎看不到人,也没什么树木,只能看见用木头搭成的三角井架,和矮趴趴的屋顶上伸出的烟窗。
还好,每个烟窗都在徐徐冒着烟,传达出屋子里面的一些人气。
他们没有在这里停留,而是继续西行,每当问起,宋金明总说快到了。
最后走得实在是太累了,他们就拦了一辆运煤回来的空拖拉机,爬上后面的车斗。
司机说:“小心把你们冻成肉木昆子!”
唐朝阳笑着回道:
“冻得越硬越好,用的时候就不用吹气了。”
拖拉机载着他们到了半路,就离开了。他们不得不又继续依靠双腿走路,一直往西又走了几十里,才在一处窑口堆煤比较少的煤窑停下来。
宋金明让唐朝阳和黄德贵在原地等他一会儿,他去找窑主接头。
宋金明走了。
唐朝阳和黄德贵站着等了一会儿,风呼呼刮着,寒风刺骨得很。
“玉致,咱们去那边等,那边可以避风。”
唐朝阳指了指接近窑口一侧的房子,对黄德贵说道。
这是他们三人在来时就说好的,黄德贵是宋金明的亲侄子,名叫宋玉致,他们必须改掉原来的称呼,免得露出破绽。
为此,宋金明还带着黄德贵去找火车站附近逗留的办证专员,给办了能够证明他叫宋玉致的身份证,上面的家庭住址跟宋金明身份证上的老家地址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