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奶奶,我去县里读书啦。小徐老师说书院能学到东西找到姐姐,小徐老师说他也会帮忙的,而且也教了我后面怎么做,我也会努力。你们一定要好好的,我每个月都会寄信回来。爷爷记得要多摘些桑果等我回来噢,让奶奶也别整天缝制衣物了,穿都穿不完了哎。好啦好啦,不写了。我走啦。’
望着那道车马的影子在蜿蜒的山路中逐渐隐去在密林里,良久良久
“可别给我丢脸啊你们两个。”徐玄一轻轻的开口道。
正值白露刚过,天高气明,两个不过十岁出头的孩子坐在马车上踏上新的生活。王少游摸着怀里的锦君像,满脑子都是学习祭祀之法。而吴少兵这是靠着车沿在打瞌睡,不知道他心里想些什么。
等到目之所及的那树、那鸟儿似乎都变成了陌生的样子,那未知的山林让人感到畏惧和忐忑,王少游变的低沉了起来。一种名为不安甚至是恐慌的感觉开始在心底滋生,越来越壮大,他又不敢和吴少兵说,会被笑话的吧。说起来不知道县里有没有桑果,是不是一个味道。县里的月亮是不是和家里的一样圆呢,反正镇上的月亮是又大又圆和村里的一模一样。
每逢县书院开院,是整个县的节日,但凡是能走动路的人都会集中在墨沙洲,说是洲,其实是护城河与齐峰河在此地汇合,又因为摘星峰的拦截而形成大片依托山麓的滩涂地,河底那如墨的沙砾堆积故有了此称谓。墨沙洲中部矗立着一座摘星峰,两侧则是云安县的两条大河,呈两水夹一山的格局与东南方向的县城隔水相望。书院绕着摘星峰的南侧山麓营建,依山傍水,一条宽阔的街道再绕一圈,此街名为学院街,外侧则是各类店铺商家。这一天,书院会将巨大红榜放置在墨沙洲入口处,张贴着各镇、村以及县里入学的名单即生源榜。人们走上街道举行盛大的庆祝,由县城的学员队伍会在百姓的簇拥下锣鼓喧天一路从县衙出发,过北县城门一路走到数十里外的龙门桥,跨过龙门桥也就到了墨沙洲。
而百姓在经过墨沙洲入口的生源榜之时,大人就会抱起自家小孩去摸一摸红榜,名曰接红。故这一天街道上是摩肩接踵,各种喧闹声几里外都能听得见。王少游和吴少兵背着自己的行礼第一次看到如此多的人,也是第一次看见这么热闹的景象。到了书院处,古朴巍峨的大门,两根立柱雄伟矗立,牌坊上书‘吾心静宜’四个大字,故县学又叫静宜院。两个初来乍到的小人儿与这地方有些格格不入,穿着上、言行上、神态上甚至体型上,就好比两只小鹌鹑混进了天鹅群。静宜园大门处早已排满了长队,这里显得安静而有序,与书院街上的沸腾迥然不同。一位身着教员服饰模样的老者,带着五位学员给到来新弟子进行登记。出示函文,验证真伪,登记造册,放行。程序很简单,故此处并不需要多少书院学子帮忙,反而在两侧的护卫还更多一些。两人跟随着队伍慢慢走着,迷迷糊糊地就办好了相应的手续,好像两条在河里打盹的鱼儿,醒来发现到了大湖里一样。
待到回过神来,入目的是亭台楼榭,绿荫芳华,各色人在其中来来往往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情。两人手上捏着门口发放的身份牌有些不知所措,相视一眼,看到的都是迷茫。
“哎呀,两位小弟弟怎么悄悄溜到书院来玩儿来了,是不是找不到回去的路,来跟着姐姐带你们出去。”
就在两人一片茫然的时候,一道清丽的声音响起来。一回头才发现后面站着一位靓丽佳人,鹅黄的裙子让王少游想起村里的桂花,精致且芳香四溢。
“姐姐你真漂亮!我们不是迷路了,我们是来入学的。可我们不知道住的房间在哪里,姐姐你可以带带我们吗?”
就在王少游还没反映过来的时候,吴少兵已经像个小迷弟一样靠上去了,甚至还伸出了手准备去拉住那双白莲藕一般的手。
“呀!你们呢两个这么小居然是这一届的新弟子啊,了不得。你们是第一次来吧,怎么也没有长辈的陪同?来把我带你们去。”
就在吴少兵的不良企图要得手之时,少女一个快步上前反而拉住了王少游。边说还边拉着走,顺便招呼另一个跟上。
“哎呀,等等我啊!”企图落空的吴少兵来不及懊悔,只得快步跟上二人。
听着这个比自己大不少的姐姐侃侃而谈,王少游此时呆呆的,手上传过来的柔软与温暖让他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就像个人偶一样被拖着走。少女一边带着两人前行,一边给他们介绍着学院的信息,只不过这二人听进去了多少那就有待商榷了。吴少兵一边懊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