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又分别指着一个三十多岁,身材魁梧,满脸横肉,像是屠夫多过像科学家的胖子;一个二十几岁长着长脸,五官平庸的白人青年,和一个带着厚厚镜片的方框眼镜,表情非常严肃的年轻女人,对张黎生说:“伯维尔,去年毕业的生物学博士,现在负责软体甲虫外壳变色素的研究;帕米尔,和伯维尔一期博士毕业,负责甲虫软体肌肉外骨结构的研究;沙琳,今年刚毕业的理学博士,负责软体甲虫内脏抗压性的研究,他们就是我们这座实验室的三个分类课题的负责人。tayuedu.com”
随着他的介绍,张黎生点头致意不断说着,“很荣幸认识您伯维尔博士…沙琳博士…”
而伯维尔、帕米尔、沙琳三人表面上对张黎生的态度也相当客气,尤其帕米尔更是握住青年的手用力摇晃着,“张黎生先生,我看过你和史提芬教授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那篇关于软体甲虫的论文。
它是我们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的基础性文献,能和你一起工作我感到很高兴。”
在一旁看到张黎生和实验室的课题负责人一一认识后,史提芬又将实验室的‘研究助手’,也就是那些‘干杂活’的研究生,介绍给青年认识。
这些研究生的导师名誉上都在史提芬的实验室中挂名,算是多一个申请科研资金的途径,但却不常来实验室,只顾忙着自己的研究。
平常就派出自己带的学生应付差事,因此这些研究助手每隔几天就会轮换一次,不过换来换去总归是那十几人。
张黎生于是又很客气的和这些比自己略大几岁的研究生们一一打过招呼,算是正式融入实验室,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黎生,实验室里我的任务是把伯维尔、帕米尔、沙琳三个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归纳,通过总体性实验,形成最终的研究结论,你以后就做我的研究助手。
嗯,你动手能力很强,平时想做点感兴趣的小研究的话,在我不用实验室的时候,也可以自由实验…”
“教授,如果您允许我自由实验,我能不能再隔出一间‘玻璃房’呢?”
史提芬一愣,耸耸肩,“我去向马格特说一声,他应该会答应的,不过你做实验时的研究助手,就要自己想办法解决了。”
“我手脚轻快,做实验从不用什么助手的。”眼看着目的达到,张黎生笑了笑说道。
二百一十二章 ‘素材’
平常人看待科学家,往往因为其它职业通常都是年纪越大、经验越丰富,考虑越周全,便相对越能取得较高的成就,而产生一个误区,那就是越老的科学家能力就越强。
其实恰恰相反,任何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无论是爱因斯坦还是牛顿,最杰出的研究成果都是出现在二十五岁到三十五岁之间,和人体精力最旺盛、大脑思维能力最活跃的锋线时间完全吻合,之后便开始走起了下坡路。
只不过这些伟大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往往需要经过漫长时间的洗练才能广为世人所知晓,这才给人一种有名的科学家也都是‘老家伙’的感觉。
正是因为这样,在内行人眼里,一个才华横溢的年轻博士,主持课题研究不一定会比一位闻名遐迩的业界权威、知名教授更差。
但为一个不满二十岁,从高中直接跳级到研究生的男孩,单独申请隔出一间实验室供其进行自由实验,实在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如果不是史提芬响名的坏脾气和一贯强势的姿态,压制的实验室里的所有人都不敢多说什么,恐怕大家早就一片异议了。
而更让他们大跌眼镜的是,只不过是第二天,斯坦福生物学系的主任马格特就为张黎生实验室靠里的墙壁两个边角中间,隔出了一间玻璃房。
而且这间玻璃房从外表上看和史提芬使用的玻璃房相差无几,也是用单面反光的特质玻璃建成,内面所有常用的实验工具应有尽有,实验平台竟然同样是和史提芬规格相同是大型平台,单独做昆虫类研究完全就是一种浪费,粗粗估算一下,整体花费至少在五十万米元以上。
由于张黎生捐助是以不公开的方式进行,所以众人都不知道青年是花了百倍代价,才得到了这样的研究待遇。自然对他产生不了什么好感,背着史提芬时,甚至隐隐有了一些排斥态度。
这种被周遭所有人疏离的处境对平常人来说十分难捱,但对张黎生来说却是更合心意。
有了属于自己的自由空间,他很愿意谁都不理会,就在实验室里昼夜不分的或者用秘法修行提升巫力,或者一边补习自己作为合格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