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代通货直接使用,开元九年(公元721年),这位玄宗特定下诏规定,“绫罗绢布杂货等,交易皆合通用,如闻市肆必须现钱,深非道理。自今以后,与钱货兼用,违者准法罪之”。安定下来,我便使了当过一方父母官熟悉薛景仙,把那用车载几百件彩织,换成便携的硬通货。
我拣了最大的怕有三四十根银条的几封,使人给高力士等人送去,连那张承都有一份,这些寺人在长安都有不小的家当,豪宅田庄,还有对食的妻妾和假子,自一出走,各个都是身无分文的,又在失势中,人在倒霉的时候,偶尔雪中送炭一下,也是不无好处的,说不定还有以外的收获。特别是象我一般同在禁前行走的人。
毕竟现在没有理由好收拾他们,要在一起相处很长段时间,也没有必要敬而远之或是拒之千里。小人有时也需要结好,未必没有用处,关键是个把握的尺度,皇帝身边的这些人在历史上是出名的成事不足,败事却绰绰有余,虽然眼前与你的职权虽然没有直接干系,好事给你锦上添花,坏你好事时添油加醋,也就是那么一两句话。同样他们可以说是内部消息最灵通的人,关键的时候给你通个声气,或者暗中使绊制造障碍,乃至落井下石的却也是这些人拿手好戏。
尤其这高力士,在历史充其量就属于那种地道的宠臣、弄臣,侍奉多年阅人无数,很有头脑和眼光,虽然贪财好利,逢上媚主,争权夺利也很有一套,但还算有分寸的了,很少表现出过与身份不相称的野心。所谓的“善揣时事势候相上下,虽亲昵,至当覆败,不肯为救力,故生平无显显大过”的评价。能够谏死王毛仲也是他擅长把握机会因势利导,但相比后来那些挟拥立之功,把持朝政让皇帝称阿父,宰相小心行子侄礼的那些权阉,简直就象出生的婴儿一样善良了。所以只要能够你表现足以让人忌惮的力量,又有足够的好处,是没有人会不知死活的来招惹你。有了其中的助力,将来总有不在皇帝身边的时候,也不至于太过被动。
第六十三章 胁迫(二)
晚上查点了厨营,正逢早上进城,汉中太守献了时节的河鲜上来,装了几大缸,我嘱咐人挑了一坛子活虾出来,用烈酒醉了半死,在加了辣子、石蜜、姜料,吃足了阉了一下午,剥出来,就是生啖甘甜鲜美的醉甜虾,一份拿小签子穿了刷椒油烤,一份加枸橘生闷,一份拌了酱料翻炒,一份生浇了卤水做冷盘,还有三花三脆三丝的名目,就是爆肝花,腰花、肚花,炒藕片、椒块、菱角,煎鱼丝、羊糜、鸡丁,最后用河蚌文火熬出来的汤底,鲜蘑生茸炖的三鲜粉汤。这御膳就算齐备了,都是家常的菜色。
然后是主食,这要说到唐代的饮食习惯,当时北方的主食是“汤饼”,即用汤就面食,这汤料面食的种类自然繁多了,其中所谓的蒸饼,就按有心的和无心,如同后世的馒头、包子,夹料的煮饼更象是特大号的饺子,只不过形状更多。逢节日祭典还会做成三禽六畜花鸟动物的形态,而宫中常做的胡饼,既有阿拉伯式的小薄饼,也有形似盖的新疆式大饼——馕,还有叫汤饼的东西,就是现代羊肉泡馍的老祖宗了。至于其他佐餐的菜色倒是与如今无异。民间普通贫户就是菜粥辍面疙瘩就能顶一餐,而更穷的也会搞点粮食掺着打碗糊糊,也能果腹。
这杨太真食不惯粗面大饼,我特地用米浆摊了薄烧,有咸甜淡三种口味,咸的加了蛋清,烤的雪白,甜的打了蛋黄,金黄的发亮,淡的是用来卷裹肉菜汤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