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若太谦过了”
手指北方。kuxingyy.com
“这朝廷可是发告天下了”
见我惑然,恍然笑道“这倒是我的不是了”
遂娓娓道来。
却是平凉朝廷新发了诋抄《骆谷大捷晓谕军民告》,彻底打破了我低调做人,闷声发财的打算。
原来这一路行来的几战,也算打破了自潼关沦陷以来一败涂地的颓势,在这个时候,任何一场胜利——即便是无关大局的一遭遇战的胜利——都是十分急切和必要的。又是在皇帝陛下御驾亲征的英明领导下取得的,特别是骆谷之战消灭的这点人马,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相对整个号称百万的叛军,不过十九牛一毛,但却尽是安氏帐下有来头的精兵,特别是其中有三千曳落河,是安禄山的多年经营的心血,一战尽没。不由使人对叛军节节胜利,不可抗拒的强横大势,产生了怀疑和动摇。
下面官吏臣子本着秉承上意,振奋鼓舞天下军民士气地道理,自然是有三分就要说成十分的想法,妙笔生花,把战绩从从杀敌近万、过万、数万,向上节节攀升,直到了中书、门下核议,连那位陛下本人也是觉的太过分,(据说是关中全部叛军加起来也不够这一战杀的)不足信服天下,而取了个折中的杀敌数万,连破十七路贼兵的说词,伴随着敌酋大将熊雷身死,还有事后清点出来的,叛军因战绩有名有姓的十多员将领。加上几位文才大家的文笔修辞之下,倒也有榜有眼的,一时也算轰传海内。
当然在,另一方面,真正有心人自然是不会认为那位弃都而走的皇帝陛下,会真的去上阵领军杀敌,于是在皇帝英明神武领导下,太子的亲切关怀下,那位横空出世,来历成迷的左龙武将军同正总北军宿卫事梁容若大人,就成了各方格外关注的目标和焦点。相较同样抵报中监战得力的皇太孙广平王,身先士卒的建宁王两位殿下,自然也要更引人注目。一时之间大江南北,关内塞外,皆有传令,速查此人来历。各色探报眼线顿时沸腾起来。
只是那熊雷及曳落河兵的首级的也被充分利用起来,连同缴获曳落河的旗帜甲仗传缴四方,晓谕州县,鼓舞军民,稳固人心。大有宣告天下贼兵之最强不过尔尔之意。只是不免有好事者留心到那首级似被烫熟过,不由想到余下部分的去处,再联想起捷报背后一些传闻,不禁平白生出些让人面色发白想法来,更让食人将军和剥皮军的传说愈发深入人心。却是许多人始料未及的。
而那一手文笔精灿的《晓谕军民告》就是这位裴冕亲手草就的。
言谈间,倒是恭谦得体,让人很有些好感,谈起“太子殿下,也常挂念大人”又言“每每言及,得教诲良多啊”“建宁殿下,更是尝不能并肩杀敌,为撼啊” 又说了些平凉朝廷的人事,言及今后当多得仰仗纭纭。方才告辞走去。
只是这一番下来,我还没说上几句话,却已招的不少瞩目的,嗡嗡议论或曰窃窃私语,显然已有人揣度起我和太子还有什么其他的干系。
“梁大人”又有人唤住我。
却又是那位房倌领了一干人上来,我才看清,这位相貌清逸,儒雅风liu,很有风骨的新贵,表情上倒也没有多少倨傲,相当客气说了几句不着边际的“图复关中,尚需仰仗大人了”,一时让我摸不着头脑,要说收复关中,应该去找崔圆,他的节度使军兵精粮足才是主力。
引见介绍了些人,说是“心怀故国旧愿”“愿为助力”的志士纭纭,尾随而上,也是之类也是一片“闻大人破贼无数” “愿附骥左右”之类的赞誉交加。哪怕是和我不熟,也热切要套个近乎,表达些善意。客气的奉承和礼敬当中,看面孔却多是那些新投来的官属。
……
“其实这也别无他意,那些人只是看好的大人罢了”行军长史薛景仙手把一盏新茶,笑而提点道。
“这算什么,多而无益罢”我没好气地道。
他自是故不做理会我的面色。悠然自得道。
“要知道,大人地位超然,又是最接近皇上的禁将,我握重兵,还有外戚的身份,前途非比寻常令人,不足一月内皇家两度赐婚,这般恩遇,在旁人眼中,圣眷之隆,无出其右。裴大人又坐实了你与新君、太子相厚的情形,想攀上的自然大有人在。”
看我颇不以为然,泯了一口又道。
“那房学士虽然有些孤高,但也不是没有眼力见地的人物,大人拔起于道途,以军功获上,论他这根底本不及大人,这一去,所阿附的新进一流,多半要转向大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