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幻之盛唐 > 第49章完结

第49章完结

门道教戒律和斋醮仪式,是为后世各家引用,乃至修撰道藏全书之根本。

而灵宝宗的开创人是三国时琅琊人葛玄,其特点是,尊崇元始天尊为最高之神,又敷衍十方有度人不死之神,还有三界、五帝、三十二天帝、地府酆都等鬼神信仰,其正典是《灵宝五符经》、《灵宝度人经》。

北方道家第一大派,楼观道,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太平道、五斗米道、天师道式微后,在西北地区兴起地道派, 渊源最是古老,开创人据传是周代函谷关令尹喜(祥见来自老子西出,留书关吏《道德经》的传说),以老子之道解说炼形之术和长生之说,引深道教教理教义,内容涉及道教的宇宙观、人生观以及政治思想等方面,特别是《西升经》不但宣传老子之道,又吸收玄学贵“无”思想,同时又融合和吸收佛教“三业”、“六根”等内容。典章以《道德经》为根本。

相对的,南方道门也有一大支三皇派,为上清经系、灵宝经系三大经系中行世最早地道派,奉持的主要经典是《三皇文》,即《天皇文》、《地皇文》、《人皇文》的合称,又称《三皇经》,吸收了南方原始崇拜的古巫蛊门等内容,其主要内容是“劾召鬼神”的符图之类,以及存思神仙真形之术。因修行方法的差别,成为丹鼎派、符录派之外的以经法相授为主的一大宗派。

除了这些显宗外,本朝另还有一支传说中隐派——金丹道,兴起于隋,专注于内丹道,由隋代道士青霞子苏元朗首开其说,在道教又称内丹修炼术,即以自身为“炉鼎”,以人体内“精、炁、神”为药物,运用“神”去烧炼,通过胎息、导引、行炁、存想等内养方术,可以使精、炁、神凝为“圣胎”,“圣胎”可以离开躯体而为身外之身,永世长存,这个“圣胎”就叫神丹,或称为内丹,成就金丹大道的理论。这一支门人子弟甚少,活动也相对隐秘些。

这也只是那些比较出名的,事实上民间还有许多旁支杂派的李家道、帛门道什么的存在。

但大多数道派按专注和侧重的修行方向,各自又主要为符箓派和丹鼎派两类之分。

符箓派的修炼方法,主要是符箓咒术,用它来召神役鬼,消灾除病,也用它上通天神,使修道者名登仙籍。又特别重视斋醮科仪,象上清派茅山宗、天师道南宗灵宝派、北方最大地道宗楼观道都侧重于这个范畴。其朔源,可及上古巫门方士,广成子之流。

丹鼎派顾名思义,修炼方法主要有外丹、内丹、服食和房中等内容。外丹,指用丹炉或鼎烧炼铅汞等矿石,制作人服后能“强身辟邪”‘长生不死‘的丹药,自古称之为丹士。

内丹,为行气、导引、呼吸吐纳之类的总称,指用人体作炉鼎,使精气神在体内凝结成丹而达到长生不死的目的,内功一说就来自于此,自古称也称为练气士。

其他服食,指用服食药物以求长生。古之华佗、扁雀、张机,本朝之孙思邈,许多医家都于这一支大有渊源,自古称为药师。讲究的是天地万物皆可入药,包括人自己在内,又按有无生命分为有情药和无情药等等……

而房中,指以男女房事,阴阳和谐龙虎交济,求得长生的法门,所谓的双修、合气便指此道。

丹鼎派其渊源可上溯至战国时代的阴阳家,对于中国的医学和养生学有过很大的影响。同期也涌现了许多道教学者,如孙思邈、成玄英、李荣、王玄览、司马承祯、吴筠、李荃、张万福、施肩吾、杜光庭等,他们对道教的教理、教义和修炼方术等方面作了全面的发展。阴阳五行说等许多中医的基础理论也来自其中。

【成都篇】第七十八章 高手是这样练成的(一)

(此时地道佛互相吸收互相影响的合流也已经出现,佛教初传来中国时,由於其教义及修行之仪礼与中国固有的民问信仰——黄帝老子之举、方士之道术等相同,放在後汉明帝之弟楚王英傅中,载称合祭黄老、浮屠。从此处也可知,以老子为教祖地道教——在当时仍尚未发展成独立的宗教。

佛教虽然是外国的宗教,但为了让中国人接受,连教说、仪礼也尽力中国化,并山中外热心的传道者不遗余力翻译许多佛经,使思想也拥有极优秀的体系。受此刺激,干吉太平道、张陵五斗米道等道教教团遂应理而生,这些教团都以得长年以冲天的神仙术,和由神得福、避祸於未然的方术为中心而成立,因为这些神仙术和力术都是民众共同愿望与信仰的表现。干吉、张陵他们虽敌视佛教,但为了整备自己教团之经典、仪礼等,仍自佛教处吸收了重要素材。

道、佛二教团均各自互夸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