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吐蕃五茹中最有战斗力的孙波茹,号十箭部族。但仍保有相当的势力,为吐蕃诸部中“最大”。
苏毗贵族大氏,如巴、农、蔡邦等君臣也成为了吐蕃上层新贵族,连同被吐蕃征服的羊同、党项、吐谷浑一起称作吐蕃内四族。也是吐蕃的重要的经济军事支柱之一,所谓“吐蕃举国强援,军粮马匹,半出其中”。
但让我知道这个古代大多数人也莫名其妙的地方,却是来自我那个研究民族史的师兄的关于西北宗教的获奖论文。
由于苏毗属于佛教相当发达的西域文化圈内,信奉阿修罗,历史上苏毗贵族与吐蕃上层所信仰的土着宗教——本教,有很大的矛盾,史上记载,曾经有人跑到同样佛法大兴的唐境来求助的情形,不过当时的皇帝只给了册封和赏赐,并没有什么实质的帮助,乃至后来又发生贵人举部归唐的事件。甚至引发了两国的大规模战争。
按照我那师兄的说法,历史上写《大唐西域记》的唐玄奘就曾经路过此地,虽然这位年纪大了点,但如果长的真如小说中写的仪容俊美,被人女王看上了,强留去宏扬佛法兼改良人种也不是不可能。
有了这个前提,不论是打通丝绸之路南支,还是牵制吐蕃的考虑,苏毗都是一个很好的对象。要是这里都能烧起火来,看吐蕃还有什么心思南下高原。
搞这些权谋的手段,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自有唐一代,地方上道一级的军事力量,分做若干层次,以剑南道为例,象这样比邻南沼、吐蕃等敌国、镇抚百夷诸蛮的边要大道,其军事力量,大致由行营牙内兵(节度使亲军),行营牙外兵(节度使直属)、外镇兵(诸边州、军镇的防御使、讨击使、兵马使、城督守等)、州兵(二十三州守捉)、民兵(团练使)五个层次组成梯次国防战略体系,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御,都有相当的弹性。
不过,由于州属的守捉兵,顾名思义更接近治安部队,视各州产出和岁入配置,只给衣粮,武器地方自己解决,而团练兵只有紧望之所才置,有编制而无钱粮,只有需要服役时才有地方供给,而且还受到春秋两季的农忙的影响,因此,虽然充分动员看起来能量不小,但由于边防的压力,能派上用场的部队不多。
平时的节度使牙军,是重要的战略机动力量,在对外征战时就是负责攻略的野战部队,必要时还可以自行扩充,但是战后必须马上遣散。(安禄山就是利用常年对外的征战,将三大节度的直属牙军不断的扩充到一个相当庞大的地步。)
而在南方边防不太紧要的江南诸道,则以次一级的若干经略使负责,如岭南五府经略使,福州经略使、广州经略使等等。
现下自剑南军成都大营北移后,龙武军便取代其地位,成为蜀地唯一的机动力量后,因此哪怕我有心北伐,但出于战略预备、防务平衡以及拱卫天子的诸多考虑,手上的人马,是绝对无法全力出动的。故此,我利用安抚处置流民的名义,和朝廷体制打个搽边球,以团练、义勇的名头,建立了相当程度预备队……
一声令下,那些参军士官们热火朝天的,又开始重新推算,敌军可能的变化和对应,我部的趋向和实力对比,虽然这种纸上谈兵的推演,对瞬息万变的战场来说,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但是对那些个士官来说,却已经是一种难得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