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杀难淹没了前阵。
眼见千骑尽没,绝无生理,不由前阵稍稍站稳脚跟军士胆寒心裂,更有人惊喝出“是陌刀军”
尾随后奔滚如潮压过来,枪槊如林后续骑军大部,只见横旗林立中,斗大的镶边朱字“河西”“李”
安神威前呼后拥的附在马背上,绕城而走,手中捏的死紧,牙几要咬出血来,就差这一线,只要多入城一部,就有足够的力量护为犄角,站稳阵脚,聚拢军阵,而不是现在内外分割四散为战。亲直三营有两营都在城内,这些百战选汰的本族健儿,现在却不得不舍弃了,饶是他有有壮士断腕之决绝,亦是心割如血。
又不得不不眼睁睁的看着更多的精锐老军,前赴后继的勇猛冲向名闻天下的河西铁骑。用自己的身体为,中军争得整队脱离战场的时间。层层安排断后阻击的人马,业已尽了最大力了。
只怪自己一路范阳起兵无战不利,滋以太多骄胜轻战之心,虽然有遍有警哨游骑,却为那些层出所谓义军滋扰所疲绐,以至措手不及……
对手不愧是西军名将,一鼓作气杀破混战局势,却居然能够见死不救,甚至做看守军覆亡,隐忍到最有利的时机,才发动,绝对狠绝坚忍的人,大势之下,不会给什么反复机会的。因为失却了大部分辎重后,这退还回镇之路亦是不见得好走,后有死咬追兵,前有流寇阻路,一时间,各种挫败和失离的百般滋味饶在心头,烦闷的他直想吐血。
至于其他方向那两路人马,尚不如本部,又攻坚攻的师老疲敝,知是不能指望,唯今的机会,看能不能祸水东引,利用那几路人马的拖滞,最大限度的减少本部的损失了。
他隐约想到更远的是,这局势一破,怕是关东诸州,再没有本军的立足之地了,王上那里又当如何交代。
第一百五十一章 小楼一夜听春雨
坐在软呢包毛的马车上,看着街肆络绎,掠如影过,却是日见繁华。
我突然佩服起那些写yy小说中说的,到了古代可以名人豪杰一把抓,随便卖弄点学识,震出点王八之气,就有名人扑倒在地抱着大腿高喊主公,让我追随你纭纭,我怎就没这么好运气,
俗话说金子总是会发光的,可是名人哪里是那么好收的,别说有才华的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风骨,有自己的追求和主见,并不是人人都愿意媚事权贵,上了年纪的基本都有自己的地位声望,乃至门生故旧和社会影响力,哪个又是省油的灯,即使怀才不遇,或者经历了重大起落挫折,不是实在走投无路,也未必看得上那些半路初家的新贵,没有失去怎么知道重新得来的珍贵,而年轻一些的,没有经过响应的人生阅历和磨练,也许还大器未成,有拔苗助长之嫌。
刘长卿那些人,是机缘巧合落难中,我使了些心计手段才弄到门下,勉强算做我的门人,不过要想他们就此放弃或改变自己的原则和主张,那是笑话,驾御他们的最有效的办法,无非就是理想和大义,年轻人往往充满干劲和梦想,只要让他们觉得,有机会实现为国为民的抱负,建工立业,千古留名,就很容易激发他们的热血和冲劲,年纪大的往往经理世事沧桑,对寻常名利和空泛的理想兴趣不大,这就需要报效国家之类伦理大义,来打动他们。
相比之下,高严韦卫那些人,则要简单的,或是国士知遇的古风,或是豪侠出身快意恩仇,或是有过相知相成乃至同生共死的经历,因此反而简单干脆的多。最初例行公事,服从的也只是我代表的权位和手腕而已,后来经过一些事情,通过政治和经济上的纽带,才逐渐和我绑在一起,形成一个足够内聚力的小团体。但是忠诚和感情,也不是空口白牙的一夜之间就变出来的,是需要长时间漫漫培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