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幻之盛唐 > 第243章完结

第243章完结

无数精美金银盏的珍稀瓜果和来自天竺的密制香料,还有白貊、仳狸等浸啧着蜜汁和调料的美味,象流水一样奉承在君王面前,天竺风格的金铜各式人兽花鸟像手口中,捧具酥油灯燃烧正旺,散发出一种好闻的味道,环绕在巨大无匹白檀香雕琢的鲁格肖热——大白观音像周旁。xinwanben.com

也是他最喜欢端坐静思的所在,代表着前代松赞干布大王武功与荣勋,当年出兵攻掠天竺,发现巨白檀香树,雕四尊观音以记,其中三尊分供尼婆罗等地,最后一尊是接近根部,分量最重的雕像,就千里迢迢的运回红山宫,供奉在这群堡的万仞之顶,让悉补野氏王家的子孙可以瞻仰先人的荣光与武勋。

身后是一干席地团坐,用谦卑和恭从的表情,配着银告身和铜告身的廷内官和外臣官,这些来自正保、洛扎、改呈术、墀邦木、墀塘艺噶、娘若、局巴、章村、叶若卜朗迷、辗噶尔、帕噶尔,乃至苏毗的巴、农、蔡邦家,大小羊同的革、磨家、悉立的阿苏家、吐谷浑的阿辖家,等藩臣的年轻子弟,作为对大拂庐效忠和义务,他们将在成年前,代表各自的家族在逻些城,近身服侍王家和赞普。

当然,由于吐蕃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还有相当的异族藩附小国,就是悉补野氏王家,此时也尚未形成鲜明的民族特征,后来又有西羌等低地民族,羊同等西域民族的加入,因此这些臣子们的服色也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的,既有圆边尖帽宽边大袍的西域装,也有编发皮扎毡帽的羌服,甚至还有包头绸幅的唐服,象雄的赭面妆。连赞普也是彩编大裘之外,以彩绸扎腰,戴了一顶天竺风格的多宝庐顶冠。

此时的吐蕃,自松赞干布时代的吞弥桑不扎,以梵文为本创造吐蕃文字不到百年,各种民族的语言文字运用的相当混乱有梵文、有西域文,甚至还有西羌地区在用汉字,所谓的吐蕃文,也只出现在一些重大场合。许多重要的历史和传说,还是停留在口口相传的史诗和祭祀歌舞中。

按照吐蕃人的旧制,现在正式会盟的月份,号称雪山狮子家族的悉补野氏,自走出雅龙地就是一个游牧起家的氏族,其臣下必一年一盟,乃至一年数盟,每会盟,必由赞普主持,如果赞普幼小,就由摄政大臣代劳,会盟目的就在于以一定的仪式不断巩固诸领主对赞普的效忠,以保证全国政治的统一。

只是,现任的摄政马向是一个号称能者多劳的人,年少赞普只需要在适当的时间出现,接受臣民和宗贵的欢呼和朝拜就可以了。

想到这里少年赞普嘴角不由透出一丝冷冷的笑意。看着底下法王洞前成群,面具狰狞,彩衣飘带,手执戈矛法器,手舞足蹈的迦苯神巫,在悠远古老的锣镗金鼓声中,对着绚烂多彩,描绘着吐蕃的始祖们和前代诸王事迹与盛功的壁画,做那祈求丰饶和武功的舞蹈。

这位摄政马向是个怀古的人,自当政后,排抑佛门力挺苯教,甚至发布了禁佛令。下令在吐蕃王朝统辖的之下禁止信仰佛教,驱逐“摩诃衍”僧和西域僧,改大昭寺为屠宰场。把先王赤德祖赞时建立的寺庙全部拆毁。把文成公主带到吐蕃的释迦牟尼佛像埋在地下。

这一边的倒的做法,不但进一步加剧了佛、本二教的矛盾,而且全面激化了憎、俗之间的矛盾。由于随文成公主传入的汉传佛教,禅门诸宗的顿悟成佛的教义,在高原之地颇受欢迎,被称为“摩诃衍”唐地僧人们在吐蕃贵族已经有相当的影响,执政马向偏激的作为,现在不仅原本羊同、羌地、苏毗乃至藩臣的尼婆罗等传统佛徒的大贵们不满,连雅砻祖地那些始接受佛门和供养“摩诃衍”的传统宗贵们,也开始陷入疑惧和摇摆中。

不过身后这些满面恭畏和臣敬的人,还有那些暗中向新王献诚誓忠的贵姓们,又有多少是真心实意的。

至于葛尔家的人带回一个好消息,但也仅仅是好消息而已,他不会把希望仅仅寄托在一个虚无的盟约上,但是那为玩拌秘密带回交易的要求,却让他很意外,特别授意打理南边王家田庄堡寨里,只要领地里有所出产的马匹、牛羊,药材、宝石、乃至奴隶娃子,尽可以交易,作为一个暗中想有所作为的君王,展示上位者慷慨和威严,恩结和安抚那些亲近的中小部领,秘密训练和武装那些私奴和部曲,也需要大量的财货。

(此时吐蕃尚未有统一的货币,因此借鉴了唐朝的做法,无论是珍贵的茶盐,还是精美的绸帛都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流通物。)

这位舅相是一个控制欲很强,但又小心谨慎的人,表面上对少年赞普恭以臣礼,极应所需,表现的几乎无可挑剔,可不但大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