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朔、溟九州,州有都督,统郡十或二十,郡有大守,县有小守。
但最让我惊讶的是,这个国家上层有血亲通婚的恶俗,作为与日本一样的,因为全面效仿唐朝,而从奴隶社会大跨步跃进到封建社会,不可避免残留下了大量的奴隶社会的痕迹。象为了保持所谓贵人们的血统纯正,而进行的近亲通婚。
所谓“其建官,以亲属为上,其族名第一骨、第二骨以自别。兄弟女、姑、姨、从姊妹,皆聘为妻。王族为第一骨,妻亦其族,生子皆为第一骨,不娶第二骨女,虽娶,常为妾媵”。当然了,按照后世所谓某些鼓吹要维护大汉族血统纯正的小白和愤愤们的理论,那些岛国上的猴子和这些棒子的祖先,才是血统最纯正的族群,因为他们都被局限在一个很小范围内近亲通婚,很少受到外来的影响,当然血统最纯正了。因此伴随这种延续上千年到近代的传统,新罗与日本一样,盛产弱智和畸形儿的阴影,就一直笼罩在王室的历史中。
“玄宗开元中,前代新罗王金兴光就数入朝,献果下马、朝霞、鱼牙、海豹皮。又献二女,帝曰:“女皆王姑姊妹,违本俗,别所亲,朕不忍留。”,乃厚赐还之。”崔光远洋洋洒洒罗列了一大队后,结尾道
“现任新罗王金承庆,对本朝也算恭顺有礼”
“那你个人觉得,他有这个胆量,参合安氏的逆乱么?”
第二百四十八章 哀乐各随兮有变
郧州,刺史府的“牧爱堂”下,“牧风尽节”四个大字熠熠闪光。
新任不久的刺史黄泉,正对作一具光可鉴人的铜地云花蔓纹大大镜,对照衣冠,只觉得贴身又轻又软,富贵华丽的仿佛换了个人似的,轻轻拉着袍服上的褶子,水亮油光的缎面泛发着光彩,总人觉得有说不出的惬意。
他很喜欢这种感觉,作为掌握着一州六县数十万口的生杀予夺的大权的人物,想象着和那些小百姓们不敢抬头正视的贵人们,称兄道弟,轻描淡写的讨论这他们象蝼蚁一样微薄的身家性命。
他更喜欢被人叫做黄泉大人,就如那些部下被称作黄泉军,虽然看似很久以前,他也曾和这些人中的大多数一样,在埋禄在黄土超天中,为半饥不饱的混一口吃的奔波,就是生命唯一的意义。
所谓百年积累的世家、三百年成就的郡望、千年底蕴的氏族,都遭了大祸了,贼军来了杀、官军来了也杀,流贼过境更杀,多少古老的姓氏,和尊贵的血系和门第,都泯没在这往来征杀的拉锯中。
在这种情形下,才是他这种新进寒族小姓,卑贱之身的草莽,出头的机会,连绵如织的战事,同样也造就了他这样一大批新起的寒门。
手上握了足够听话的刀子后,
平时那些仗着尊贵的姓氏,见了官家人也要高高仰起头说话的高门族人,也不得不放下习惯端拿的身段来,对掌兵握权的存在,低声下气的配上笑脸,求一个出路和平安。平时想也不敢想的东西,也自然有人乖乖的奉上门来,这就是初尝权力的滋味。
毕竟。
哪怕官军大不收复了河北,各地仍旧不平安,常常有一些大户之家,依靠左右逢源的手段,熬过战火,却被流贼灭门的消息。所谓的山东七大氏族位首的河北门阀,经此一乱损伤最大,更有说朝廷亦欲乘此重修《氏族志》,削夺一些《氏族志》上的经年累月所拥有的优待和特权,不免有些人心惶惶,连带他这样没有太深厚的根系和渊源的实权派,也变的吃香起来。
现在河北局面很乱,虽然说都是朝廷官军,但是朝廷禁军、卫军、边军、府兵,乃至地方的守捉、团练兵,甚至是反正的前叛军,各种势力错织在一起,甚至如外来的客军,西北军、山南军,朔方军等都各据有一些城池,行以代管之责,西北军又分河西、北庭、安西、陇右,而朔方军又分做云中的郭系、和北都的李系、……靠近河东,到潼关的一带的,却是一些被称为靖难军的前禁军在控制。
而诸多州县根本就空悬待缺,重新派放的人选,也成为朝廷各方争议的焦点,本来轮不道他这个义贼出身的外系将领。
但自从献了那位伪相高尚的头颅,一切都不同了,这可是圣上亲点逆党首恶,排名前几位的人物,实实在在的大功一件,据说黄泉军的大名都上了朝廷的诋报,连那些握我重兵的重臣大老们,也都在打听起这个都尉黄泉,是谁家的门下,暗中递过一些善意和询问来……哪怕背后那些眼红,暗骂“破家子暴富”“白丁刺史”的,也暗中托请着关系,拐弯抹角的暗示自己家还有待字闺中的女儿,不介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