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幻之盛唐 > 第306章完结

第306章完结

点被乱兵射到。乱军射的火箭甚至都飞到了安景宫的庭院里,差点点着了庭液局的房子,少城之内一时人心惶惶。

不过乱军就是乱军,宿卫在少城里的两营龙武军和内团外标,就足够他们在城墙下碰的头破血流,光远门前尸积如山,待到天亮,来自郑元和引流民大营的援军也赶到,他们的末日也到了,叛首郭千仞突围不果而自杀于光德门,乱军大部或散或降。

虽然这次变乱的组织和行动过程,都算不上什么高明的地方,但是近在咫尺的郡内府兵叛乱,试图挟持老皇帝,这还是自国难之乱以来的首次,而且成都城内居然有人为之内应,这事情就很糟糕了,不过,这个清君侧要除的奸党是谁,大家已经自然不言而喻了。

我的家由于在内城,没有什么损失,只是家里的几个女人不免要受了稍许惊吓。

但出了这样的事情,无疑是是剑南官场的大地震,随之而来的大规模的清洗和追查,也轰轰烈烈的拉开了序幕,成都府快缉队,龙武军检宪司,纷纷大举而动。

在这其间,我在千秋节上见过的,诸如团节营使席应元、临邛太守柳奕等一干后起之秀,也逐渐开始展露头角,表现出各自的治干之才,其中以和政公主的驸马柳潭表现最为突出,据说叛军夺门时,他率折冲尉张义童等在光远门前殊死斗,手斩贼五十级而平之。

显然那位太上,并非那种只懂得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人,在龙武军大部在外的这段时间,不动声色的又为自己,培养扶植起另一批的新生力量的班底。

连带那支本来是三流治安守备部队的成都团结营,他们沾着老皇帝的光,从流民大营里获得了不少好处,颇有想练出一支精兵的气象,似乎想填补龙武军大部北上后留下的空白,不过真正的精兵,要上过战场经过血与火的考验才算数……我拭目以待好了。

叛乱发生后,江陵的那位永王殿下,也开始活跃起来,在一个月内多次呈请为圣驾安危计,力邀移江陵奉养,甚至以觐见为名组织了一支庞大的船队,不过却被剑南留后李禹派兵阻江,给拦在了白帝城。

看到这里我第一反应是,永王想找死么,这么明目张胆招惹嫌疑。

但随后,朱红签印的急报,送到我的案上,我的心中重重顿了一下。不由大喝出来

“来人,召集幕府立即开会”

因为。

虽然不知道在那些朝廷重臣心中,这几次动乱与不安于南方的永王挂上什么关系,但短时之内已经无法对其动手了,因为祸不单行的是,江南税赋重地也出事了,台州(治临海,今属浙江)人袁晁抗赋举事,进而席卷浙东。

据江南火速递来的消息,台州人袁晁原为县衙小吏,因同情饥寒交迫而造反的农民,受到鞭背刑法,继而聚众占据翁山县(今浙江舟山岛)起义。并率领义军攻占台州,刺史史叙跳墙逃走;同月二十日,攻占信州(治上饶,今属江苏),

江南之兵本来就薄弱,又被集中到对付永王的几位节度使手中,这几位节度使都是新置,并非自己带兵过来,而是就地抽军练兵。结果,听闻民变,周围的州县府治甚至连派出讨伐的力量都没有,只能各自闭城自守,任其流窜四野八乡。

因此,所谓的义军没有什么阻碍,就攻占温州(治永嘉,今浙江温州)、明州(治郧县,今浙江宁波),短短时间,就尽有浙江东、西道地区(今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省部分地区及浙江衢江流域、浦阳江流域以东地区)。袁晁甚至还因此建立所谓的议政权,自为天罡大王,几十位公卿大臣,均由普通百姓担任,以建丑月为正月,改年号为宝胜。

这些义军杀死地方长吏,到处烧毁和没收官府及地主豪富的钱财,并散发收揽部众,而疲于沉重赋敛的广大贫苦农民,则大多争相呼应举事。一时地方响应云集者从众。无论是破产无依的农户,还是不堪重负的大户,浑水摸鱼的盗匪绿林,乃至其他怀着别样心思的人,都在抗税自保的名义和旗号下,纷纷大量响应或加入其中,

先是,德清县(今江苏吴兴南,一说浙右县)人朱泚、沈皓等,也聚众起义,响应袁晁。朱泚和沈皓分别占据两大山洞,不时出兵攻占城垒。而宜春的所谓义军首领,家兵漫山遍野,地方长吏根本不敢过问。

袁晁义军自此已发展为号称20万之众。虽然这二十万水分很大,包括了各地宣布接受其辖制武装,自称的数目,而且哪怕是袁晁本部,也多是前来混口饱饭吃老弱妇幼,但是对已经不堪重负的江南道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危险征兆,一个不好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