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幻之盛唐 > 第353章完结

第353章完结

“吃奶没吃足么,就这手劲……你是娘们么?”

“败家子,怎么都扔一快了,不晓得什么叫均匀,这个乱投法,早被敌人乘隙冲近砍杀了”

“什么叫做散布,什么叫做间十三步的最大杀伤半径……要你投三丈,你投四丈做鸟,你很有气力么,就给我沿河跑五里再回来……”

另一边是光着膀子的民夫,喊着号子,往夹墙上筑土,每倒一层,就浇上一层水,然后盖上大小不当的木版,用数人拉的石棰,此起彼伏的捣砸到,用枪尖扎不透,再倒一层淤泥和草木灰混成的灰浆……如此反复

另一边是衣裳蓝缕的俘虏,在皮鞭和枪尖的驱使下,蚂蚁一样的挖地取土,再筛去过大的砾石,通过木板搭成的梯道送到垒上。niaoshuw.com

另一端,数条自河里引水的沟渠,延伸到营垒中挖出的几个大水池中。

临时挖出来的简陋渡口上,满载的皮筏子小船,往来传流不止,将沿河上下游铺开的十数个营垒,联系起来。

远处是大批的牛羊如云,在绵延在青碧如毯的草甸之上,那些是有边境的熟藩和边民中招募来的随牧团,他们将负责经营放牧,这些军队搜略来的这些牛羊,并且提供驻军的补充。

“这就是前朝赫连统万城的部分古法”

一名银月身标的高级参军对着沙盘模型,用马鞭示意到,

“先以联车围营,再挖沟取土,以十字位线,定下大致轮廓,然后深挖其沟,以木板为支架,堆土筑墙,是为初垒,待到垒宽高三丈,再铺碎石,筑出二垒,高宽各数丈……次三筑之后,就夹筑垛口和箭楼,为梯筑法,再在墙后搭建木楼、房屋……”

“当然我们没有足够的猪血和米浆,所以只能用剑南带来灰浆和河泥为替代……每层墙垒也不能沏的太高,越往上越是如此……”

(草原上长期干旱,降水稀少,这种堆土城就足以对付大多数情况。只要有人长驻,可以维护的很好,现存的汉唐边戍遗址,几乎都是这种结构,直到明朝,才开始大规模应用烧砖城墙……)

“将来还可以用碎石铺面,只可惜带来的石化浆太少,只能用做一些关键之处的加固……”

他叫西斯,褐目卷发是个典型小亚细亚出身的大秦人,混在这些穿甲军人中间,却丝毫没有生分的自觉。

如今武学的主要课程分“常学”和“军学”两类。常学包括“地理(包括天象、水文),历史,数术,统计,度支、律学,各族语言等”共600余课时;军学再分为“学科”和“术科”两种,学科包括“马战,卫生,辎重,兵器,建筑,参略学、内务,战史,战术,水战,地形,沙盘,城塞防要战术”共1796课时,术科包括“马术,营屯,野外观测,现地战例,演习拉练,战史推演,勤杂内务等”

另有这些来自众多外族的人士,客串教授一些胡族的生活方式、作战技艺等等。虽然以拜占庭为中心欧洲的军事文明只能算而三流,但是关于军团方阵的纪律和协调性等内容还是相当不错的。

如此下来,这杂七杂八的战术培养还是取得相当成功的,虽然从地图到沙盘最后是现场,一步一步的启发式教育,经常有我亲自上课,亲自提问,所有教学内容都全部记录印刷出版,发布全军。

平时演习也相当多, 而且按照我的意思,参加演习的不光是武学的士生,连龙武、金吾两府的现职的诸曹、司马、参军、司阶、中候、司戈、执戟、和成都附近各营的随属参曹们也要不定期的派人一起参加。如此下来,虽然不打战,花钱固然如流水,但也造成两府三军一直优于朝廷其他各军,而无法取代的优势。

大多数人只看的到表面上的好处,即使是那些上位者,也更多是站在更容易的集权,更方便的掌握军队之类政治、谋略的角度来看待的这一切的。

长期的军事教育,也隐约形成一个,以推崇自古兵家为名,坚信通过军事手段可以解决大多数问题的群体的倾向。如果再加上自成体系,从小开始培养的职业军人体系……在历史上伴随着这些东西出现的,可不仅仅是军事的进步和变革,往往还有初步成型的带有军国主义和扩张倾向的军人集团,毕竟没有战争,就体现不了军队的作用,学有所用,才是人生的价值。

……

话说回来,这西斯也是引进计划的产物,据说这人是个堡垒狂,深得大秦数百年来营垒心得,罗马军团能够称霸泰西数百年,最大凭据就是严谨的阵形和坚固的堡垒工程,被称为铁乌龟的盾甲阵就不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