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网,从这些地方获得大量的船匠和工户。
但因为我的一力坚持,经过那些工匠的反复调校,连续倾覆沉没散架,损失了好几实验样本之后,终于比较合理的用上了滑轮组、斜纵帆等大量来自后世的局部改良设计。又投机性的采用了后世曾经风靡数百年的克拉克、盖沦船的设计理念,才诞生了这个不伦不类的四不象。
唐代的海船已经有相当先进的设计概念,三七或四六分的水密仓,榫接结合铁钉钉联技术,整体成型的大龙骨,十比一甲板与船底的大斜纵面削底船,相比后世更利于搁浅和载重,稳定而低吃水的平圆底的福船、广船、沙船设计,更利于破浪和远航。
不是没有更先进的设计,但这可是风帆动力时代,没有足够的内燃机做动力,近代海军的那种狭身尖头船的设计,一到海上很容易就会被风浪锨翻。
哪怕是公开售让的简化版本,也可以用很少的人操纵行驶,而且吃水浅、速度也足够快,可以方便的往来河海之间,因此这种尖长如梭,咸水用帆淡水用桨的新船,也被人形象的称为海南飞鱼船,而的大受欢迎。特别是在沿海诸港间的短程快递,以及载客,已经用上了这种低成本的小快船,甚至已经有人买来装修做私家用船。
唐承隋制,在水陆交通要道上约30里置一驿站,全国有水驿260所。水陆相兼驿86所,多数集中在南方,水驿备有船以供官吏往还和政府文书的传递,后来这些年海运兴起,在登州到广州之间的沿海大邑,又开了十几所海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