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幻之盛唐 > 第580章完结

第580章完结

还有各道原本拥有监察御史七品抬为五品,扩编为分道监察院,改御史巡查制为守道监临制……

看到这里,我嘿然一笑,这不就是明朝各省三司使的原型。yinyouhulian.com

如果按照这种设想的财政、民政、监察、人事、刑名诸权都被明确的官属给独立出来,节度使就变成一个纯粹的战区领兵官。

按下各种赞许和批驳的文章 我高声喊道

“给我请王山长和杜总编过来……”

按照当初打赌性质的约定,我提供给他解决藩镇和武人问题的短中长期一揽子方案——《强干弱枝二十三策》,(当然是我根据宋代赵普的删改版,去掉了文人领军,将兵不识之类已经证明负面作用的内容)。只要他能够实现至少一半,我就可以走出幕后,公开出面支持他的。

现在其中“以中枢掌兵、内外相维、兵将分制”等都已经基本实现,其他的削夺藩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为国用,汰其老弱充民间,清理亢官滥职等,也陆续部分实现,我也要实践一些诺言了。

第四百零六章 就是哗众取宠

太极宫凝云阁,特赐的宫内宅里,领内侍监、宫台省大丞,兼闲厩、五坊、监内班等十余使的郕国公李辅国也在烦恼,

作为中贵第一人,虽然已经权倾朝野,通过察事厅,轻易拿捏住大量官员的隐私和把柄,一声令下几同诏谕,无数人为之奔走,连几位政事堂宰相,也要侧目而避左右,军中遍心腹,衙下尽爪牙。

他本是出生于皇帝养马人之家的小奴。长相平凡,甚至有些丑陋,但因为粗通文墨,所以能够在一干的同类中拔举而出,他为取悦上司,唯谨唯慎,办事一丝不苟。最初在高力士手下做仆役,言听计从,可谓任劳任怨。相比那些同年已经拜内三省、监五局的公公,他的经历实在乏善可陈。

四十余岁才始掌闲厩(主管宫廷的马匹簿籍),后入东宫侍太子。才开始发达,当肃宗还是太子的时候,曾经多次被宰相李林甫陷害,处境危急,甚至被迫两次离婚。

在患难之中,李辅国给了太子许多抚慰,还冒着被杖杀的风险,帮他做了许多太子不方便出面做的事。又通过马嵬献策、灵武劝进一系列辅弼之功。那位陛下是个很容易念旧的,特别是身边已经寥寥无几的老人,因此,得位对李辅国一直相当信任有加,甚至到了宽纵的地步。

但他也十分明白,他的权势和风光,和那位陛下时好时坏的身体一样,充满了飘摇不定的因素。更何况权势也不是万能的,至少在南内那位宾天之前,还有极少数力不能逮的存在,所以他一直习惯把自己藏在幕后。

但是,

太子遇刺,似乎让他不可避免的一下被推上了风尖浪头,虽然没有人敢在朝野正式的场合中谈论一二,但是各种地下流传的文抄小载上,充斥都是各种以十常侍谋废主挟少帝为名的影射题材,不管怎么查也查不绝的。

偏生最要紧的京师房,又被人暗杀,暴出了那档子烂事,连那位一下不怎么理事的陛下,也颇有微词了。

明明我才是受害者好不好,他有些郁闷的想到,又点了一根醒神香,深深吸了一口辛辣的味道,让懒洋洋的感觉从骨子里驱逐出来,毛孔伸张的象浸过温泉一般舒适起来,有些泛散的精神,才重新凝聚起来。

可惜那京师房家伙死就死了,偏生手中还私藏了一些要紧的东西,一大笔活动费为名的钱帐下落,那些招待往来的名单,都随着身死没有了下文……

那位张皇后也不是个省事的主儿,妇人就是妇人,不识大体,也不知道方寸,只会乘着自己养病的由头,暗中挖内廷的墙角,她以为一边往英武军和殿内班里偷偷伸手,一边通过养侄女的干系,与雍华府上保持往来,就做得那么天衣无缝么。

为了陛下在面上的交代,也为了安抚那些心有不甘的臣子,他不得不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就算暂时被放弃的名位权势这些东西,他也有把握在事后重新拿回来,但是背上这个恶名,却是长久的麻烦。

虽然东宫的那位,并不是他心目中的良选,也并非没有过图谋的心思和策划,但他却是从心底无比的鄙视这种激烈粗暴且后患无穷的手段,要图谋那位太子殿下,有的是各种法子,谋取一个人的姓名,有时候一帖良药就足够了,轰轰烈烈的武力刺杀,是最不可取的下策,毕竟他是皇帝亲手设立的储君啊,没有被废一天,就一天是国家大统的象征。这也是在打朝廷脸面和威信,无论皇帝陛下如何不喜欢太子,也必须给天下人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