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才出来一天,朝中就出了大事,
襄州将领康楚元、张嘉延起兵作乱,占据了州城,襄州刺史王政逃向荆州,自称为南楚霸王。husttest.com这本来也没有什么,这些年因为朝廷的财政紧缺,以及一些人为的因素,地方军队因为缺饷发生骚乱的事件屡见不鲜,连朔方军这样的一等一的大镇,也曾经闹过饷。
这次作乱的位置实在太重要了,正是长江中下游的咽喉要地。
康楚元等人裹挟兵众达一万余人,又向荆州进军,试图夺取江淮租庸调使第五歧设立在汉水上游的平转仓。那里大抵还有一百多万缗,预备输北的钱粮,这也是文武百官下半年俸禄。
当初为了防备永王作乱的军队,都调到浙南江西去围堵袁晁的天平乱军,周边竟然没有多少抵御的力量,为了防止永王残党作乱,荆南的本土力量也被东调协防江西,荆州境内也十分空虚,本来这襄州的驻军,还是为了监控逃入云梦的襄城王一党,而保留的。
最后还是龙武军荆州大营的季广琛,发荆州水师学堂一千多人,保护汉水下游,乘叛军立足未稳,于旗门山袭击烧毁了叛军几百条船只才遏止了其蔓延之势。
更糟糕的是,南楚叛军虽然没有得手,却因此截断了从荆楚到商洛的北上水陆输送,要知道江东、江西大都被打的一团糜烂,荆楚之地,由于永王还没有起事,就被内部镇压,是既浙西浙南抗税之乱后,这是江南财富重地中,少数的没有遭受战火的地区了。
如果在秋收前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朝廷将遇到了重大的财政周转危机,不要说官员的俸禄,许多正在进行的项目不得不半途而废,更严重的是,长安附近十几万大军的钱粮,可是不好拖欠的。当然,对龙武军的影响也不小。光是许多大宗交易项目,和流通票据的兑现,都是沉重打击。
因此,朝廷已经要求在云梦西部新设的三个军户县,出兵平叛。那里大抵有一万多名安置的前军人,还有数倍的武装屯民和归化的武陵夷聚落等,不过按照朝廷已经承认的既成事实,如果没有龙武军的命令,地方官府是很难指挥的动他们,因此朝廷又任命太子少师韦见素的族弟韦伦,为商州刺史兼荆、襄等道租庸副使,发兵讨叛,南下邓州。
这几个关要,都涉及到龙武军,朝中有些大佬未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产生不好的想法云云,所以请得这位比较熟悉的御史中丞韦鄂,前来关说情形。
什么时候我的一收创立的龙武军,也要让人忌讳成这个样子。我心中不知道是悲哀还是庆幸。
第四百一十一章 探视
不过,江南的那点小小叛乱,能够影响到长安还有些时间和距离。大多数不知情的人们,该走马章台的还是照样的醉生梦死,热衷名利的还是照样朝九晚五的上窜下跳的营钻,为生活奔忙的还是依旧满身疲惫的早出晚归。
虽然,
襄州哗变的军士,其规模连安禄山、史思明等人的一个零头都不够,但却暴露出一个事实,战后朝廷的经济基础实在太脆弱了,因为战事的需要,朝廷这些年到处开源节流,理官定制厘税,又是官债,又是通兑,又是军输法,想尽法子筹取所需,留下了各种烂摊子,其中层层盘剥之狠,几乎将号称最富庶的东南给逼反了。
而战后几件大事,就是与民修养,厘定亢税、清丈土地,编改官制、裁定军员,清算旧臣,乃至军功受田,重建府兵以削弱取代那些地方藩镇,有些大部分成功有些则遭到抵制和失败,由此也产生了不少社会问题,稍有风吹草动,就牵连甚广。
虽然朝廷这种局面,对许多人未尝不是机遇,但却不是长久之计,毕竟发战争财的暴利,不可一而再再而三的,不然在一片人心思定的大势下,就很容易变成一切矛盾和怨望的焦点,而培养稳定市场所要求的,旺盛的社会需求,也是建立在太平盛世上的,需要相对稳定的官府和统治秩序。
那种在饿殍满地,人命贱如土的乱世靠卖奢侈品发家,并成就一代霸业的所谓传奇,也就是yy小说中的情节而已。再怎么穷奢极欲的上层社会,也需要足够生活相对安定的百姓和产出来维持的。
龙武军虽然有钱,但是如果按照朝廷的需要,分摊到每个人头上,其实也没有多少,只是同样的资源,在龙武军的体系下,可以运用的更有效率,更加充分而已。
当然,我家也有钱,但是我同样也缺乏舍小家为大家的觉悟,况且这个“大家”,并不那么令人满意,以臃肿而低效着称,其中还充斥着贪婪且不怀好意的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