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幻之盛唐 > 第603章完结

第603章完结

“今后凡京兆、河南、太原三府及各州,皆设官学及六学馆,以学丞领之,设博士、助教等教之。301book.com”

“凡六学生每岁有业成上于馆者,丞以其业与司业博士试之。明经,帖经口试策经义;进士,帖一中经,试杂文策时务征事。其明法、明书算,亦各试所习业。”

“今后乡贡举士,非学校不举,其中京都学生定员八十人,大都督、中都督府上州各六十人,下都督府中州各五十人,下州四十人,京县五十人,上县四十人,中县、中、下县各三十五人,下县二十人。”

“每岁仲冬,州、县、馆、监举其成者送之尚书省登第者上于尚书,礼部主簿掌印句检监事。凡六学生有不率师教者,则举而免之。其频三年下第九年在学及律生六年无成者,亦如之。”

“凡书学,先口试,通,乃墨试《说文》、《字林》二十条,通十八为第。”

“凡秀才,试方略策五道,以文理通粗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凡四等为及等。””

“凡明经,先帖文,然后口试,经问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亦为四等。”

“凡进士,试时务策五道,帖一大经,经、策全通者为甲第;策通四、帖过四以上为乙第。”

“凡明法,试律七条、令三条,全通为甲第,通八为乙第。”

“凡算学,录大义本条为问答,明数造术,详明术理,然后为通。试《九章》三条、《海岛》、《孙子》、《五曹》、《张邱建》、《夏侯阳》、《周髀》、《五经算》各一条,十通六,《记遗》、《三等数》帖读十得九,为第。”

“凡道举,试《老子》、《庄子》、《文子》、《列子》,十通六,数帖读十得九为第……”

……

皇城东侧的东宫储秀殿升云楼,站在新建的露台上,可以看到东宫绵延到大内,连云的亭台宫室松柏翠邑,青白暗色调的太庙和朱顶。

更重要的是这个环境清净,且利于保密,只要把住楼下的入口,很难听到楼上在说什么。

于软榻上太子小白对坐的,却是一位稀客,乃肃宗身前得宠的山人刘唐,他与另一位得宠的术士申季泰并称双隐,在平凉时就备受今上的推崇,以白身出入宫禁无碍,不过最近显然被那位不空,分去不少关注。但其实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

太子小白既然以元帅监国,早些年征战各地,主理数道,也多少结纳收揽了一些民间的智贤之士,眼前这位,正好就是其中之一。早在这位以好学强记,聪明宽厚,喜揾不形于色而深得太上赏识的太子小白,还是皇太孙的时候,就已经在楼观山,寻访到这位隐士。

他们不是正编的东宫人员,因此,反而躲过了这次风波和清洗,不过为了把他名正言顺弄到身边来,还是颇费了番周折,这回也是讨着奉旨看望,主持斋谯的旗号前来,说是看望,也未尝没有就近监临的意思,这也多少乘了他的意图。

他正在和太子小白讨论的,并不是中外军竞技大会上的异闻,也不是新近远番来访的盛况,而是新近轰动一时的改良科举之议的后续。

自从《建言科举扎》上去以后,反应最强烈的并不是那些年轻的士人学子,反而是那些年高资深的清流士林,就算再违心的,也不得不酸溜溜的说上两句。

前面那些都是幌子,根据第二批由当代一些知名的士人在各种文抄上反复论战,提出后续改良的建议。这才比较接近事实的真相。

最关键的,还是关于细分诸科,对口取士的建议,所谓人之精力,穷尽一生终须有限,为了不浪费人才,将以官定六学为基础的诸门科举,详细分为然后按照对口的部门,进行调配,同时也大量增加了取士的范围和人才储备的数量,这也是一种折中的妥协措施。

朝廷再怎么短时,也并不缺少这些养士的钱,再说在本朝,取士是一回事,任官又是另一回事,成绩最优秀的进士,也只是获得做官的资格和初步待遇,只有皇帝看的特别顺眼的透几名,或许会马上得到翰林编修、待讲之类清贵悠闲的职务,其他要想获得职事,还得经过礼部和吏部的考偈拭,因此有这个缓冲,取士取的多,也并不会直接影响或是冲击到现有官场的成规和秩序。

却给各方足够妥协和利益分配的空间,毕竟制度再好再完善,但象要一股脑消灭各种既成事实的人为因素,还是很不现实的。对士子来说,虽然多了等级和分类,但也拓宽了他们的晋身之路。

唯一有影响的或许是那些胥吏们,他们头上,又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