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一直是个难题。
吐蕃独有的半耕半牧结构,和传统草原上流动性很强的部落政权不同,再加上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唐人很难在吐蕃国内公开的活动,
以土地为禁锢的奴隶制经济,让那些上层贵族领地之间的流动性很小,在任何一个领地内,出现生面孔,也很容易引起关注,虽然还招募了一些西羌属的羌人,但是羌人在吐蕃等级森严的族类中,同样地位偏低,难以进入地方政权的核心,只能在某些权贵家中充当一些家臣和附庸。
而吐蕃本土大多数地区无货币。凡交易缯帛、毡 、金、银、瑟瑟、牛羊之属,以缯帛幂数计之,云某物色直若于幂。因为立户式的常驻商业并不算发达,只是依靠传统青海道和唐蕃道,往来不绝的商旅,获得所需的奢侈品。这样也造成,传统的商业渗透的模式,深入能够接触一些上层,却很难深入地方。
本来还有吐蕃流行的大乘佛法的摩柯衍那(僧侣),可以比较容易的登堂入室,活跃在那些权贵之家,但是自从马向颁布杀僧令后,这条最主要的消息来源也被切断。
木桑正是当年残留下的暗子之一,他没有随那股吐蕃贵人投唐的逃亡大潮而走。而坚持下来的理由也很简单,一个羌族的女人,他被马向的杀僧令牵连,而尸体都不能保全的新婚妻子。
他算是村里比较有知识的人,能够用好羌话象雄话几种语言与外面交涉,所以和那些德高望重的老人一样,有免去大部分劳役的特权。这也是他与外界交流的一个重要手段,可是自从马向和那些贵人们开战后,连商队都越来越少见了,他这里也几乎变成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走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整个村子静悄悄的,两两三条骨瘦如柴的吐着舌头狗凑上来,又被他一脚踢开。男人们都在远一些地方劳作,只有靠近村子的地方,才是那些妇孺收拾收割过的田埂。
马向召集的军队,临走钱征收走附近的大部分耕牛和存粮,于是连两牛三夫的耦犁式耕田法都无法维持,只能靠人犁一点点的松土,另一些年轻男子,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更远山林中重操起狩猎的旧业,好到集镇上换取过冬的物资。
能够威胁他们生命,不仅仅是那些野兽,还有那些上种部落贵人们的军队……
因此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只有他这个男子可以去面对了,小小的村子道路不长,很快他就看见
村口一名黑兜束甲的骑士,胯下包着皮革的战马正不耐烦的打着响鼻,手中擎着一只长长的牛尾黑旄,厉声道。
“你村里的男子呢,赞普需要你们的效忠……”
赞普,他心中猛然跳了跳,他看过东岱所在的集镇里的文告,年少的赞普不是还在夏宫祭祖么……
第四百七十八章 搀进与外放
吐蕃国吉如东南,三江上游的河口,来自高山的湍急雪水在这里小小转了个弯,变得和缓起来,也顺带在这里绵延的低矮群山中,冲出一大片肥沃湿润的河谷平原,
松赞干布时期建立的十二镇魔庙,四大重镇寺之一,降振寺就坐落于此,按照地理书上的说法,是直接镇压在罗刹魔女肚脐上。
此处也是吐蕃最古老的寺院之一,所有的建筑,都是按照四柱八梁三十三架的格局,在河谷地势最缓的一面坡地上,依山而下逐级建立起来的。由于吐蕃百族千俗,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建筑特色,因此在寺院的建筑上大量借鉴了外来的风格。
建筑的地基,是坌土为覆盆雕以宝莲瓣的天竺塔式底座,所有殿宇的顶层都是唐式歇山金顶,构架和外檐斗拱都采用唐式,屋脊、檐角的吻兽、山花、檐板、以及墙角四角的雄狮都为铜制镏金,金顶飞檐饰物为雕刻的神仙、法轮、宝塔、倒钟、莲盘、金幡、龙、凤、狮、鸟等,既有中原汉地镏金术的运用,同时也吸收了天竺、泥婆罗寺庙的顶饰风格,所有的柱子,梁架,殿门等满布异域风情的雕刻和壁画,两层廊有雕塑伏兽,整体建筑融中原、西域、吐蕃、天竺诸文化特点于一体。
由于吐蕃没有多少专职住寺的僧人,因此这些镇魔庙,都是由地方分封的贵人家族,进行管理和供养的,本地的世代守护的护法家族,也是松赞干布大王是沿袭下来的近臣后裔之一强准祖布氏,降振寺既是供奉祖先的家庙,也是也是家族聚居地。
因此寺院的主要建筑,直接被那些守护家族聚居堡楼高墙的包围在其中。
由于吐蕃建筑,好筑九层高楼,即为居住也为防御。因此而作为寺院中供养人的居住地,最多见的木架土垒的堡楼,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