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比海上佛教文化盛行的南天竺,那些相对孱弱而富饶的小国,从西天竺越往西,地方的民风也更加彪悍一些,与传统安息大食的关系也更加密切,因为宗教和文化上的差异,部族纷争不断,局势错综复杂,对外来者的唐人,始终保持一种有限的接触。xiaoshuocms.net
而有些沿海的城邑,则因为传统航路上的商业竞争的关系,对唐船颇有敌意和戒惧。因此在大陆上建立一个安全而可靠的据点,变成一个颇为困难的事情。因此退而求其次,寻找一个合适的海岛作为经营的据点,便派上计划议程。
早年先行的船只勘探过众多的岛屿,才选中这里,有隐蔽的海湾,水源充沛的河流,有足够开垦的肥沃土地和提供大量建材的山林,距离安息海岸线和传统航道,也不算太远,却又刚好在大部分大食海船的活动范围之外。
后面的大船,则载满了南海奴,还有部分来自倭国、新罗、真腊、林邑、佛逝、注辇等地的附民和归化人,另一些货船上载满了大量的铁器和农具,各种谷物和果蔬、经济作物的种子,甚至还有一船公母配对的大小牲畜,都是在海岛环境下成功培育过的。
象稻种是早熟种的扶南稻和南海速生种的僚稻,掐花点穗配出来的矮脚稻,虽然产量远不及正在由南及北推广的高产中南海稻三分之一,但是对水肥要求不高,也不需要太多侍弄的功夫,就能一年收上两茬。
虽然其中许多货物都是那些与南海关系密切的海商赞助的,但光是把这些货物和人飘洋过海,千里迢迢运到大昆仑洋来,其中在沿岸辗转补给了不知道多少次,水土不服死了多少人和牲畜,风浪船损停下来修补和掉队达到三成,光是船团跑上这么一趟,就要十几万缗的用度,被抽调走众多大船的传统航线的见解损失,更不知道多少,也只有南海会社和背后的南海都督府这种日进斗金的怪物,才组织的起来。
尽管如此,南海各羁縻州之间,还是出现了人力和运力的紧缺,以及由此带来的抛荒和库存积压现象,估计要到明年才能恢复正常。
因此,也被寄予了美好的期望,特地取名天赐岛。待到几次补给,站稳脚跟后,以此为据点,寇掠安息乃至大食的海岸,乃至保护前往昆仑奴的发源地,传说中摩邻、海神诸国的航路,也不再是梦想。根据上头发给的寰宇图,那是一片物产丰饶,四季如春,被朝廷赐名为南部擅洲的广阔大地。
【长安篇】第四百九十七章 迷乱
长安大内诏训门,已经完工的枢密院中,新上任不久的枢密副使李栖筠,也在发愁。
他是河北赵郡人,少小就为人所赞有远度,庄重寡言,体貌轩特,喜欢读书,多所能晓,为文章劲迅有体要,地方每称有王佐才,士多慕向。
而且他与阉党之祸中受牵连的倒霉宰相李枧,很早就已经是布衣之交,曾以名声被河西节度使封常清辟为判官,又先后当任过监察御史,河西行军司马等职。后来李岘拜为御史大夫,以三司按群臣陷贼者,表栖筠为详理判官,他在朝中开始发迹。
因为这重赏识举荐之恩的关系,李枧被贬镝后,虽然没有追究,但是失势是不可避免的,按照这个轨迹,他顶着工部侍郎的头衔,熬到告老或者主动请退,或许还能得到加一级的追封,相对宽松优裕的过完剩下的岁月。
直到李嗣业病退,迫切需要一个足够分量的人,来继续维持河西出身的将士,在新的军队利益分配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在朝野中的语话权,举贤荐近于是就想到这位老部下,再加上朝廷中枢某些大人物,需要某些权利制衡的需要,才重新把他推上这个位置。
因此他既不象仆固怀恩那样热切和激进,迫切的通过军功来经营出自己的班底和人望,也不想梁宰那样保守周全,只要维持现状就好,满足于站在那位内枢密大人的影子里,获取自己的政治利益。
虽然他已经四十是过半,同样多少有着这个年龄阶段官员上进的欲望和诉求,当然更不可能不自量力的野心膨胀到,和那位年纪和权势都正当中天的强势内枢密大人争夺主导权。
从另一个方面说,他在枢密使中,很少发表自己的意见,却热衷参加每一件本职和本职有关的事物,表现相当怀若虚谷或者说好学,带着自己的幕僚班底,积极了解和认识任何看起来对将来有益的东西,好让自己更加适应这个位置。
在枢密院的位置上,对这个体系内的东西了解的越多,就不免越发位置震撼和吸引,虽然很多东西是前人曾经出现过的雏形,但是把这个多前人的东西和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