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幻之盛唐 > 第844章完结

第844章完结

易扑灭那些宦官的骚乱,镇压了百官署衙中的不安定分子。在严武的团结兵和大明宫宿卫内外夹攻下,叛军全被包了饺子,虽然几个主脑拼命负隅顽抗,但是死了大约两千人后,其余叛兵就弃械投降了。

经此一变,肃宗本来调养的不错的身体,再次变差起来,这些日子一直缠绵在病榻。

死去的人要抄家没族,活着的人要严刑正典议处,追查出更多的线索根源来,涉及朝廷更立之变,实在兹事体大,连留守枢密副使李栖筠不敢擅自处断,比如参加兵变的兵马使崔旰,乃是山南西道都督鲁灵的旧部,新近才根据移镇令,换防到关内的。

各种奏疏都已经送出去了,但是迟迟未得到洛阳方面的反应,长安城中的上层也不免有些人心惶惶起来,在加上吐蕃大举入侵,回纥翻脸寇边等噩耗,几乎是同步得到确认,虽然极力封锁消息,但是各种谣言还是开始出现在街头,一些暗流重新汹涌起来,变成不安定的苗头,连枢密副使李栖筠业无法压制下去,他虽有主持常务的枢密副使身份,可以对外临机处断一些军国大事,但是对内却无法直接调动长安城中的大部分武装力量,被寄予厚望的鲁王,却毕竟还是少年人,至于辅助他的光王,更要避嫌,作为京兆尹兼刑部侍郎萧华倒是可以管的到大多数方面,但是级别不够……

于是事情在一种诡异的局面下,慢慢走向不可预料的方向,长安城中最不缺少的就是那些资深年久的勋贵大臣之家,他们虽然没有实质的权利,但是群起而攻之弹劾某个人处置不力,庸懦无能,制造舆论给事情拖后腿,让留守行台焦头烂额,还是绰绰有余的……三天前有人在京兆府大狱放火,烧死了不少临时羁押的犯人……

但是一切嘈杂和暗流,随着我突然回归的消息,重归于平静。

把留守的人员都召集到骊山来开会,策划对西北粮道输送的问题,平时主持常务会议的韦韬,随扈去了洛阳,卫伯玉和高适都去了河西,没有这些用的顺手的家伙替我顶岗,其他人又级别不够,指挥不动这个么大一个体系,所以这些东西只有我勉为其难的一把抓起来了。

毕竟,龙武军这些年就是救火队的命,哪里需要往哪里赶,为了对抗吐蕃人的入侵,西北路一下集中了龙武系的大部分常规武装,龙武军、神策军、金吾卫,再加上边军、团练和助战义从、拓羯什么,也有近十多万人的作战所需,对后勤组织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冬季地道路输送又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光是大军所需过冬取暖的燃料和冬衣,靠河西路一地是无法满足需要的。

更别说,为了填补兵力上的空白,那些军屯庄已经被部分武装起来参与地方和京城附近的巡逻,而同华四州的团练,也被置换进京维持秩序,以便抽出兵力保证一些重要位置和单位部门的日常守卫,毕竟,长安城中之剩下一个只有小半编制的右羽林军,一个新扩充没多久右龙武军,还有一些只有空架子的十六卫本部。

和军队相关所有的工场,已经满员超负荷开工加班加点,连妇女和小孩都被动员起来做一些外围的小工和零碎活。源源不断的将各种产品生产出来,变成一车车物资。各种闲散人员也被城管搜罗圈管起来,在各个工程小组的指导下进行道路保障工作。

好在冬天到来后,滴水成冰的严寒霜冻之下,基本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根本难以维系多久,基本都要停止下来,河西路多少可以喘一口。

还有情报系统整合的问题,不断膨胀而臃肿多头的情报体系,并没有因为五房判事的体系建立,而有所改善,甚至有人在体制内针对性的阻碍某些情报正常的流通。

我潜入水中,深深憋了一口气,

目前最大的问题还是人手不足,特别是经过长安之变的损失后,虽然我把身边的见习士官、参军、参事、学军,少年亲事,都一股脑放了出去历练,但是还是没能填满多出来的缺额,作为拥力之功的福利,从新朝中获得了大量空白告身和每年外放的名额,而武学和京学毕业生的前程,干脆已经预定到了后年。安东讨击军要人,镇守南平都督府也要人,经营塞上和西域更要人,还不包括那些正在拓展的军屯和傍户项目。

一些位置,象六部各司堂官下的佐员,九寺各局署以下下的卿员,没有合适人选又不能轻易放手的,所以不得不考虑从体系外,考虑吸收一些人来过渡。

作为龙武军体系内,比较可靠的老人,岑参推荐了他的旧友裴迪;刘长卿举荐了老友张继;严武举荐了皇甫冉、元德秀、李颀、刘方平;元结推荐了孟云卿;钱起推荐了;戴叔伦举荐了发小窦叔向和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