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卫总御阿果董赞大人也不见了……”
“唐人和叛贼一并杀过来了……”
“我们登比绒布……在那里?”
各种哀号和嘶吼声充斥在吐蕃人核心大帐。changkanshu.com
“立即封锁消息……”
尚结赞几乎是怒吼的对自己带来的卫队下令道,他忽然明白自己已经被大弗卢那些人抛弃了,弄不好是内定的罪魁祸首,让他独享击败唐人最后堡垒这个荣誉,或许本身就是一个设定好结局的陷阱。
“擅自出营者全部杀掉……”
“号召各部就地保卫赞普……”
显然连他在内的一大批老悉补野和内四族的宗贵,都被人算计了,一想到他的妻子儿女亲族和领地,可能被那些执政家族瓜分,他就怒不可遏,但是他还想在努力一下,至少活着回到高地和那些人计较。
除却纠缠在河州城中无法脱身一部分,他手上还有十几万大军的阵容,虽然其中一半多是附族和庸奴,但只要城外那些苏毗、土谷浑那些内四族的军队稍微抵挡一下,他就可以召回分散在各部之中督战的三万多悉补野本部的勇士,有这些视死如归的勇士做资本,就算是面对唐人最精锐的掷弹兵,也不是没有一搏之力。
只要能带着这些勇士回到高地上,向本家供奉的雍桌大神主,千山万岭之父起誓,一定索还这个代价。
“土谷浑青海部,苏毗开始各自向外突围了……”
“什么……”
这个噩耗再次扼紧了他心中最后那点希望
……
陇右道,
“马向疯了么……把赞普身边的人,全部送到战场上去”
一直停留在缮城中,迟迟没有动静的吐蕃北路统帅,尚息东赞对着身首异处的信使,叹息道
“羊仓和米嘉刍两家小王可都还在那里啊……”
……
不占字数
关于吐蕃披甲骑兵的记录,唐书和出土的敦煌文书里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记录,而且吐蕃兵甲在古代也是有名的,能够威凌天竺西域南诏等地区,可不仅仅是靠士兵的勇猛和将领的战术,早期的吐蕃的还是很善于吸收周边文明的成果。用天竺的治匠,用西域的财富,用唐朝的农艺和医术。
再说唐时的吐蕃王国,和后世的那些藏王世系关系不大,以雅砻氏族发展起来的悉补野人为核心,统治的多民族国家,就民族文化风俗宗教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大杂烩,而且不同区域的差距和变化的比较明显。就吐蕃这个称谓来说,不算是一个民族特征或者文化概念,而是一种政权对外的统称而已。
吐蕃历代虽然有贤明君臣,在不停的效法和学习学进文明的优点,一直推动脱胎于原始落后的奴隶制军事氏族社会,向更高层次,更加先进和稳定的封建社会转变过程,比如推行佛教信仰,统一文字立法等措施,但是吐蕃本身作为一种国家政权和文化核心的基础实在太浅薄了,很快就因为内部矛盾崩溃了。
因此吐蕃和近代的藏族什么的关系就更远了去。在这期间青藏高原上的民族成份已经更替了多次,从渊源上说,近代西藏的上层,反而和蒙古人的关系更加密切一些,蒙古草原逐鹿的失败者,常常有入主西藏的传统。
【长安篇】第五百五十三章 迭起
河州城外,无数的唐人和吐蕃人纠缠在一起,还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那些靠近河岸的,几乎是整片整片的被挤进湟水,然后被冲走。
不时有吐蕃全身披甲的登比绒布,与唐军的具装甲骑,在极近的距离内冲撞在一起,一些人的身体被挑飞起来,象破麻袋一样重重的落在地上,另一些人身影带着喷溅的血肉和翻飞的断肢交错而过,或干脆因为冲刺的力量不够,而人仰马翻的纠缠在一起倾倒,然后从马背上挣脱起来一方,毫不犹豫继续挥刀砍向对方。
游曳在战场间隙的轻装越骑,则用防身的手弩抵近射击,再把短枪标出去,用马刀掠走那些战城一堆的吐蕃头颅或是肢体。或是被吐蕃细长的尖矛刺中,挑拖下马来。
“集结……整队”
战斗中有经验的老兵,一边怒吼着,一边用刀背和枪杆拍打那些那些冲散的士兵,他们很多都是被进来的地方兵或是补充兵,狠狠踹着他们的屁股,象追逐羊群的猎狗一般,拼命的督促和强迫他们聚集起来。
槊手突刺开路,并逼退那些游曳突击的吐蕃骑兵,牌手掩护近身和两翼,射生手专门击杀敌人的头目和骑兵,被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