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幻之盛唐 > 第1218章完结

第1218章完结

作为主管马萨里要塞群及周边城市的资深埃米尔西巴雷特,一边心中虔诚的向至高祈祷,嘴巴却是正在犯苦,突然出现面前的敌人已经超出他的预计。niaoshuw.com

与拜占庭人在边境交锋了十几年,见识过无数面军团旗帜和徽标,但还是第一次见到这面传说中的紫色三叉尾的双头鹰旗。

金色双头鹰代表的是帝国主力军团的首席序列,紫色内环代表他们皇家近卫的身份,相比其他军团鹰首多出来的桂冠,代表着他们在皇帝麾下作战经历,荆棘十字代表的是受过索菲亚大圣堂的弥撒和祝福,交叉的刀剑,代表着他们参加的决胜战次数,红色缨蕙代表的是在圣枪的指引下,为基督教世界所流淌的血。

簇拥在旗帜周围的是高举神牌的教士,那是君士坦丁堡的守护者,手持毒与火的双头蛇枪的大天使耶麦尔,以及军人庇佑灵——圣保罗的标志。

因此有资格聚集在这面旗帜下的,

他们就是所谓拜占庭圣骑兵,东西方帝国交手大规模战争传说中的超重骑兵,狰狞的钢铁巨兽,犹在寻常全副披挂的拜占庭近卫重装骑兵之上。

每人至少穿戴了三重铠甲,一般里层为贴身镶贴皮铠,中层为锁子甲或是链甲,外层则是和战马一样,都披上丁卯在一起的钢片甲或是大块缀甲,连人带马全身几乎被包裹的严严实实,连眼睛都被用稀疏的铁网面帘遮蔽起来。

并且可以按照战术需要进行减重或是添加,乃至象游牧民族一样进行骑射作战,或是下马转职成重装步兵,因此他们备有数量繁多的武器,弓、长枪、剑和刀,以及可绑在前臂和腰间之以铁加强的小型圆盾。

所有武备具装都是应人量身打造,为了适应人和装备的重量,他们的马匹是经过特殊挑选的高头健马,并且常备三匹以上进行轮换的,又有若干扈从进行伴随作战……

相比号称皇帝贴身屏障的伊苏利亚卫队,或是被称为“将领种子”近卫军军官旗队、号称“士官摇篮”的近卫骑兵军团第一联队,或是亚美尼亚人和瓦拉几人构成,号称“斗犬”的皇帝直属雇佣军团。

他们是皇帝在战场上的铁锤和城垒,决胜的终极打击力量,经过军区农兵、边防军部队、行省守备军团,帝国主力军团,近卫军团,层层挑选出来的佼佼者。

虔诚的信仰,忠良的出身,以及远超同龄人的强壮体魄,擅长多种精湛的战斗技艺,因此他们的培养和预备役见习周期很长,尽管如此但是服役期限还是远比其他部队短,而补充起来也繁琐而困难。

到了四五十岁就会因为体能不济和伤病,而不得不退而转任地方守备军团,或是主力军团担任战斗教官,或是得到一块田产,成为军事地主,而让下一代继续为帝国服役。

由于维持和补充的巨大花费,哪怕在查士丁尼大帝改革后,历代王朝的全盛时期,这只军队也没能达到满编的军团,大多数情况下按照帝国的版图和财力,维持在千人到数千人左右。

作为虔诚和信仰的守护者和基督徒的最高武力象征,他们不但拥有军属主教团,直接对君士坦丁大主教负责,还被特许使用传说中的圣枪(朗努基斯)的图样,作为自己的队旗徽标。因此他们也被称为“布罗艾诺”,既福音骑兵,或是近卫圣兵团,

领军的是帝国硕果仅存的宿将,追随前代利奥皇帝,起家于小亚细亚一路征战过来的,老成善谋的禁卫军副统帅——包鲁斯。

配合他的还有大军区司令官,来自一个享誉日久,侍奉过三代皇帝的古老将门世家,年富力强的巴列特统领的,来自小亚细亚行省由的三个常备主力军团的十五只联队(师。)

在来自君士坦丁的严令督促和不计成本投入下,那些秉承皇帝旨意的御前官员们,借鉴了法兰克人失败的海上突袭和海上军团袭击马赛的经验,而制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

他们是按照军官和士兵,武器装备和马匹分类,分别通过海路的大规模运输,从塞浦路斯中转,绕过崎岖的山脉,出现在小亚细亚西南沿海的阿达纳边疆军区,然后就近整编,再向北进入战区的。

由于拜占庭的军团编制采取不定额的制度,因此按照编制的联队和辅助部队的多寡,从两三千人到八九千人不等。因此按照这次作战的需要,被编成了一只少而精的部队。

除了代表皇帝亲征的三位一体旗帜外,几乎小亚细亚地区的所有精锐联队旗帜,都出现在这只军队序列中。

“布罗艾诺”这只已经多年没有出现在普布鲁斯海峡东岸的战略力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