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过了数日后,一整团的工程兵从克尔曼沙赫来到这里,展开前进营地的扩建工程,以城垒为中心拓展一里的距离,按照对角线挖出x型的壕沟,然后插上拒马构成最初的栅墙,然后用挖掘出来的泥土堆砌夯实成一道矮墙土墩,
然后再矮墙上插上另一重稍细的木栅,构成垛口的雏形,然后用陶片插满墙面,在山外的丘陵地区缺乏足够合格的木材,这也是他们所能做的程度。w61p.com
这里也成为进入西部大平原地区剽抄寇略的附从藩骑,补给和出发的集散地,除了正在整训的几只重装骑军,几乎绝大多数骑兵编制,都投入到这场烧杀掳掠的盛宴中去。
随着成群结队前出的骑兵,大批的青年男女俘虏,车载马驮的战利品和物资在这里汇聚和初步交易后后,又顺着古老的商路,从反方向被押送到高地边缘的克尔曼沙赫去,他们的眼泪和哀叹声,洒满了这条大路。
龙武军进入美索不达米亚 平原的情报据点,也设立在这里,相比不乏在复国 和反对宗教压迫旗号下,涌现出带路党的伊朗高原,这里可以说是完全两眼一抹黑的所在。
因此大量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夹杂在那些四出寇掠的藩骑中,进行地理水文气候等初步的战地情报收集。
【西北偏北】第七百五十五章 幕中
“耶和华必伸手攻击北方,毁灭亚述,使尼尼微荒芜,干旱如旷野。”——《圣经》
……
乘胜追击,更进一步的大进军,我不是没有考虑过,但是贸然杀入广袤的大平原地区,对劳师远征的有利也有弊,好处是敌人新败之后防守空虚,几乎无可抵挡,但是另一方面大平原既是骑兵驰骋的舞台,也是适宜大兵团作战的地理,依靠都城背水一战的敌人可以在内线战场投入全力。
而唐军大战之后再深入平原,就已经接近强弩之末,不再留有余地,胜利的结果,唐军将更进一步的消弱,而同样没有足够的兵力消化和经营这些战果,只能便宜周边的那些本地势力,败了的话,那就不仅仅是一句“一夜回到解放前”可以形容的,从伊朗高原到安西的数千里溃亡和统治崩溃,那是不可承受的代价
因此,这种赌博式的军事冒险,除非走投无路或是迫不得已,明显不符合我的军事主义,毕竟我们不是蒙古人那种蝗虫式的流动扩张,而是准备充足步步为营的逐一推进式进军,虽然失之效率,但是对战地资源的整合利益率相对高一些。
虽然伊朗高原上除了西部和北方的山脉边缘,南方的沿海低地,和东部的河谷外,内陆大都是不毛的荒漠盐沼,但是光是现有唐军控制区内的城邑户口,就数以百万计。
此外,
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再次取胜之后,军队中频繁出现的思乡情结和造成的人心不稳,主要是国内来的那些将士,从战获和土地上已经相当满足了,小富即安的厌战思想开始有所流行。
要知道当年名将裴行俭受命册送波斯王孙泥涅师归国,结果到达葱岭附近时,内地将士思归不愿再行,而不得不作罢,为了将功赎过,而发兵攻取了附近的突骑师部。
我可不想再闹一次这种把戏,因此轮换遣还掉一部分疲病士卒是势在必行的,此外还有大规模的授田和封土的再次规划,虽然大部分不是直接发到手中的,而是由军屯组织代管享受收益,只有在退役后才能正式接手,但是可以通过权益转让,事先指定给自己的亲人或是特定的受益对象,多少可以重新激发一些士气和精神。
再就是鼓励多多迎娶当地降顺的豪门贵姓女子组成新的家庭,确保他们扎根本地长期经营下去的心思。
比如在伊斯法罕建帐之后,小慕容领导的宫廷礼仪班,规模再次得以扩充,多了至少数百名新生源,都是来自从尼普歇尔、尼萨、戈尔甘、刺夷、塞姆南、、埃克巴坦那到伊斯法罕的地方各族贵姓、豪强之女,不得不写信吧小丫头身边带出来的女官和宫人,也要了好些过来。
其中将被选出一批表现出色的来,补充进我的身边由伊利亚管理,就算平时用不上,做为日常的排场也好,毕竟作为一代国公兼忠臣,身边才孤零零的两个女人,未免太不像话了,挑选侍女也是一个信号,某种释放休养生息,安定下来长期经营的信号。
达到目前这个战略格局,我已经很满意了,毕竟我们已经取得了昔日波斯帝国版图最大的全盛时期,除了安娜托利亚(小亚细亚)和美索不达米亚大平原以外的绝大多数领土,历史上的那些所谓的沙汗沙(万王之王),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