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的是,这一切,原本是印度古代史和华夏扩张史中,被浓墨重彩所描述和记载的历史时刻,却不幸的出现在一个尴尬的历史时间,以至于被同时代的诸多大事件和时代里程碑,所冲淡和掩盖。158txt.com”
——《后天竺史纲再编》
而作为现今北天竺事实上的掌控者,鱼同写给我的私信,则更多是在抱怨,天竺当地堪称土地肥美,气候适应,物产丰饶,唯一不好的就是常年雨水未免太多了点,一年有大半时间都是在潮热湿瘴中度过的,而且很容易就洪水泛滥,
曾经有第一年的移民,因为不熟悉当地情况,差点闹出颗粒无收的下场来,最后拔掉稻麦禾苗,利用剩下一点时间,抢种了一季大豆和土豆,才不不至于饿死人。
最后改弦更张,加强了对个屯庄和城镇的管理,采取以军镇为单位大集体的指导,结合各庄屯,分组、户小包干的做法,才兼顾过来慢慢走上正轨。
这这些琐事的背后,也意味着他已经下定决心,让自己的家族和姓氏,在当地扎根繁衍了,与国内的纽带也只剩下,将来每隔若一代人派出代表,到国中去祭祖溯源了。
【西北偏北】第八百一十一章 被惊呆的小伙伴们(上)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老子《道德经》
……
耶路撒冷城外,
古代希律王行宫的旧址上,已经变成一片繁忙无比的工地了。
中垒校尉沈岳手按横刀,轻车熟路的检视这挖出来的土块和石片,不时做出一些指示和评定,然后按照原样标记,分类,运送到其他地方,重新复原放置……
在他身后是众多挥汗如雨正在挖掘的人群,各种锄镐铲锨等专业工具挥动下,地面很快的沉降出一个个,被棕榈干和苇草棚的脚手架覆盖,层叠有致的大型深坑。
在以北人和剑川人为主的龙武军系统中,沈岳是少见的东南人士人出身,他家算是吴兴沈氏有点渊源的小门户,在朝廷勘定的九等户籍中,也只能算中下等一流,
更别说与龙武军这样新兴的武人集团,产生什么实质上的交集,龙武军在南方的影响力,更多集中在剑南道,以及荆南道、岭南道的少数地区,在东南这个朝廷财赋重地,几乎是一片空白。
不过因为,祖上做过南朝的山泽令,因此家门世传的渊源,自耕足食之余,以为人家望风勘墓定穴为营生,在当地也很有些小名气。
但他这一代,已经不大想继承祖业,而是试图改走耕读之途,在仕途上谋一个出身,可惜家中的资源有限,只能供他完成最基本的乡学,他本人在经义诗赋上的才学,也是中人之姿,在初级乡试之后,就难以再获得更多的上进,
原本以为就这么止步不前,回去重操旧业,去上一个门第相当的妻子,然后把改变家世和命运的希望,寄托到下一代身上去。
不想世事无常,在他却出现了一些转机,吴兴沈氏的一个女儿被选秀入宫后,竟然成为当今太子的生母。
在这位沈娘娘晋为惠妃之后,也不可避免的要追赠三代,然后派中使回乡叙祖认亲,兼带提携一些本家亲族。
因为这位娘娘的本家不是什么丁口兴旺的大户人家,也没有剩下多少男性,于是连带提携他家这样的远宗,也多少鸡犬升天式的沾了光。
让原本仕途无望的沈岳,得到一个进入三附预科之一百工学堂的推举资格,虽然只是推举资格,但往往只有老龙武军内部人员的子弟,才能享受到的余荫。
至少他是很珍惜这个机会的,因此三年预科时间一过,他也跻身晋学的名单,但最终却出人意料的是,他并没有选择看起来前途更加广泛的京师大学堂,或是直接参加科举,而选择到武学以工科继续进修,在武职一途上另谋发展。
虽然最后在武学六科之一的工科,结业成绩不过是中流之属,但因为是沈惠妃点头认可的远房娘家人。
再加上以在堪舆风水发展出来的,军事勘察测绘学上的优异表现,破格以见习身份入选到参事团组的候补团队中,开始了他的从军随幕的生涯。
说是随幕,但是实际上也分做三六九等,头等的自然是参军、参事,虞侯三班子弟,作为轮流值守的候补人选,总是不乏面见那位大人,并且留下印象的机会,只有军中服役或是在校成绩卓异的头等人物,才有机会猎神其中。
其次是衙前、龙牙、龙鳞这些亲卫护军序列;再次之为防阁、亲事这些杖前班,至少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