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命运的抉择 > 第519章完结

第519章完结

这些南洋殖民农场以种植稻米、蔗糖、油棕等农产品为主,香料、染料、烟草、茶叶、原棉等经济作物为辅。农场主又往往会根据本土和国际市场的需求,改变农场种植的农作物。因此比之中国本土的传统山庄农场,更为商业化。加之南洋廉价的劳动力、低额的税赋,如此得天独厚的优势,让殖民地的财阀们能博取比本土地主更多的暴利。他们那迅速积累起的财富不仅让国内的同行眼馋。更成了周遍土著军阀、土匪、山贼等势力眼中肥得流油的大肥肉。一边是土生土长的地头蛇,一边是船坚厉炮的开拓者。期间双方的争斗自然也是愈演愈烈起来。

中国财阀们的军事力量以及其在中南半岛上的发展速度,固然是让诸侯们即羡慕又头痛的一个问题。但真正让他们感到忧心忡忡,寝食难安的却是这些华商背后站着的那个大中华帝国。因为中南半岛的诸侯们发现,曾几何时,那个对他们不闻不问,只知道受贡品的宗主国,突然间变得积极了起来。六年前隆武朝的那次朝贡,无疑是在向南洋诸侯重申中原宗主国的权利。然而,这还仅仅是个开始罢了。随着中原新旧政权的彻底更替,中原政权对中南半岛的政策也变得越发肆意起来。新兴的中华帝国已不再满足于“天朝上国”之类虚衔。而是开始凭借着宗主国的头衔不断地向南洋诸侯索要各种特权来。

从最初的开阜通商,到后来的借港驻军。面对中原政权一步步得寸进尺的要求,掩藏在南洋诸侯心中的不满也日渐加深了。特别是中华南洋宣慰司的设立更是让这些土著诸侯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压力。理论上中华朝在南洋的直属领地仅限于新加坡等几个零星的岛屿。而中华帝国却为了这么几个小岛特意成立一个独立的宣慰司。这在南洋诸侯的眼中实在是一种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举动。因此,当中华朝再次提出有关借道中南半岛进入云南剿匪的要求时,顿时便在中南半岛诸侯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在那些诸侯看来中华朝“借道剿贼”的要求是极其无理的,甚至是可以说居心叵测的。可他们的实力却又让他们没有这个胆量对中国人说个“不”字。于是,在一番权衡利弊之后中南半岛上的各大诸侯们几乎在同一时刻选择了用缄默来回应上国来的圣旨,观望起了宗主国日后的行动。

在这一双双警惕的眼睛中最为老练的当属于缅甸末罗汗王他拖。这个年过花甲的老国王,曾经历过中南半岛上最险恶的混战,也曾与狡猾贪婪的红毛夷打过交道。在他拖看来这近一百年的时间里整个南洋经历了千古未有的变动。诸侯混战,权城当道,以及从西方来的红毛夷无不冲击这这片古老的海域。期间有多少盛极一时的王朝烟消云散,又有多少强大的国家四分五裂。可末罗汗王朝却在这混乱的年代里,迎来了自己的鼎盛时期。与其他中南半岛上的国家不同,末罗汗王朝不仅鼓励商业,还与葡萄牙人、荷兰人合作。由于接受了欧洲先进的航海技术,加之末罗汗人本就精于航海。因此在其他南洋国家海上势力日渐削弱时,末罗汗王朝的海上力量却得到了质的飞跃。成为了香料群岛海域上一股不可忽视的海上力量。继承了先祖盛世的他拖自然不敢有所怠慢。

象末罗汗的先祖一样,他拖也一直以圆滑的手段,应付着来自东、西双方的各股势力。然而这一次中国人“借道剿贼”的要求,却让这个出了名的和事佬国王也皱起了眉头。此时此刻,浓郁的檀香溢满了整个皇宫,一群身着华丽绸缎的宫女们挑着用金罐乘装的泉水,说笑着传过了宫殿前的草坪。望着她们那犹如眉公河般婀娜的身姿,他拖不禁叹了口气向一旁的大臣开口问道:“给上国女皇的书信准备妥当了吗?”

“回大王,国书和贡品都已准备妥当,使团明日就出发。”内臣一边恭敬的回应,一边又不无担心的问道:“可大王,我们这么做真的妥当吗。据臣所知,大越、广南那里都还未回复上国呢。况且我等现在才给上国回复,上国的女皇不会动怒吧。”

“姓郑的和姓阮的怎么想同我们无关。孤王只要做好分内事就行。南洋与中原相隔甚远,末罗汗的使团晚到一些,相信中原的女皇也会谅解的。”他拖满不在乎说道。

所谓的姓郑的和姓阮的,分别是指大越谊王郑梉和广南国孝哲皇帝阮福濒。其实这两个国家原先是一个国家,世称黎氏大越王朝。因其内部动荡,故而分裂成了南北两朝。如今北朝由权臣谊王郑梉把持大权,而在南朝称帝的阮氏家族本是大越南方的一个军阀。地方虽不大,朝政也很混乱,可大越、广南两国的气派却不小。君主对外都自称为皇帝,而不是大王。这两国非但在称呼逾越了君臣之限。在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