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命运的抉择 > 第1002章完结

第1002章完结

第288节 内阁厅太冲议封建 御书房来贺献民律

“封建”与“郡县”是中国古代政治论的重要命题。因其集中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所以各朝各代的学者与政治家们都对封建、郡县两制的优劣有过深刻的探讨,并为后人留下了诸多值得称道的经世卓见。但千百年来双方的争论却从来没有过一个实质的结果。不仅如此封建、郡县两制在实践当中也是多有反复。

正如当年秦始皇吞并六国,不立诸侯,而置郡县,其守令秉皇帝之命以治,不得自行其是。所有政令,尽自皇帝出,群守县令可任意撤换。可秦始皇一代虽十分勤政,最终却二世即亡。相比之下,周封建下天,能历时七百余年。于是汉朝便据此而主张折衷封建、郡县。而唐末的藩镇割据,又使得人们开始坚定不移地贯彻起郡县制来。

实际上但凡对“封建”持有好感者,都是对皇帝独夫专制深恶痛绝,且对限制皇权抱有一种热烈的理想。他们往往将圣人笔下的三代特别是西周当作理想的范本。而批评“封建”者,所批评的对象其实是礼崩乐坏之后所形成的春秋战国时代的诸侯制。此外,主张“郡县”的人还认为在封建制下,人人都基本固定归属某一个阶层,几乎很少有流动的机会。而在郡县制下,从王公到平民,人人在皇帝面前都是平等,科举制度更把平等制度化,平民可以进位辅相。但主张“封建”者却指出,这种所谓的平等有一个代价。那就是在封建制下,皇权与人民之间还隔着诸侯。天子的暴政可能被一层一层地诸侯所阻挡。而在郡县制下。人民则直接面对最高权力,天子的暴政就会让每个人都平等地承受。当然对此主张郡县制者也十分犀利地指出在封建制下诸侯照样可以自行暴政。

总之封建制有限制天子权力的效用,却没有平等,在堕落之后则会陷入诸侯的暴政;郡县制则有万民平等之利,但堕落之后却总是志向皇帝的专制。而出于人本性之中对权利的欲望,帝王们也是倾向于更能让他们大权在握的郡县制。毕竟只要有条件谁都不喜欢被他们限制。

从这一点上来看,中华朝的弘武女皇无疑是一个特例独行的怪人。她在横扫天下一统江山之后并没有像之前的那些帝王那样忙于从圣人古训中寻找治国之策。而是破天荒地从“西夷”那些相进了中原从未出现过的议会制。将原本由君王独掌的财政诸权分割给了国会和地方议会。这一史无前例的大胆举动曾经一度让整个中原为之轰动。

不过无论是新鲜也好,抵触也罢,议会制总算是在中原稳稳当当地实施了二十余年,既没什么大功绩。也没犯过什么大错误。但就是通过这二十余年的实践却为原本对议会制毫无概念的中华学者们打开了另一片天地。他们中不少人更是开始尝试着用议会制来解决封建与郡县这个在古代政论中一直悬而未决的问题。而黄宗羲与顾炎武便是这其中的代表人物。

正如沈犹龙所言,黄宗羲与顾炎武在理论上都主张将封建与郡县两制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在如何融合的问题上,两人也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议会制。认为议会制一方面保留了封建制限制天子权力的效用。另一方面又避免了诸侯专政割据的危险。此外议会制还不会破坏郡县制下原有的政体系。可谓是千百年来最为理想的一个折中举措。然而在具体实施细节上两人却又有着重大的分歧。

顾炎武主张依靠地方议会来实现社会自治。求朝廷将“辟官、莅政、理财、治军”四权分割给地方郡县守令实现地方政府自治。此外他还根据自己在欧洲的见闻,认为地方郡县守令应该由地方议会来推选,只有这样才能加强百姓的凝聚力以及对国家的认同感。不过黄宗羲显然并不同意他的这些观点。

此刻眼见沈犹龙将话匣子丢给了自己,黄宗羲不由清了清嗓子说出了自己的观点:“不错,在下确实同意顾炎武‘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观点。但他所提出的具体措施在下可不敢苟同。众所周知各地的财阀豪族在地方议会之中都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但让地方议会来推选地方官员。那地方上的要职十有八九都会落入那些个财豪族的手中。这样一来难保双方不会串通一气互相勾结。议会对衙门的监督也会随之形同虚设。”

“黄首相言之有理。老夫也觉得顾炎武这是纯属没事找事。我朝立国至今朝廷国会朝野同心,政令通畅。咳,何苦要去要画蛇添足地擅改国制呢。”方以智摇着头说道。

“怕只怕有些人不知足啊。毕竟顾炎武的建议至少能增加议会的权利不是吗?”一旁的罗胜一语道破天机道。

不错,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