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克利一席半开玩笑的话语,在刚才那些跃跃欲试的家伙们低下了眼帘。确实,英国的税赋体制使得军政府的统治方式很难长久维持。就算是在克伦威尔的高压统治下共和政府的败政状况也一直处于低靡的状态。正因为如此当初军政府才联合奥斯曼人在印度洋上开辟新市场以弥补财政上的庞大缺口。但克伦威尔集团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军人集团,在政治上的手腕远没有他们在战场上表现来得灵活。因此在克伦威尔过世之后。共和政府的上层集团一直沿用着克伦威尔之前的所定下的诸多政策。这种沿用固然可以视做为一种“忠诚”,而从另一方面来说也算是一种“无能”的表现。总之像布莱克这样纯粹的军人除了遵循克伦威尔之前政策外就只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面做些小小的改动。而对于军人来说这种改动往往也只能限于战术层面而已。从某方面来说这几年来英国政府的表现无疑是证明了一点,那就是军人无法长久的统治一个国家。特别是像英国这样为贸易出生的国家。
如今布莱克已无法再从战术层面上挽回英国的劣势,因此他也只能做出最坏的打算。却见他清了清嗓子发言道:“先生们,请安静一下。对于我军目前所处的困境我本人负有深刻的责任。或许共和政府撑不了多少时间,但我却希望我们的舰队能最大限度的保留下来。因为英国舰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舰队。是欧洲海军的精华。很难想像如果英国舰队覆灭于此欧洲还有什么力量来同中华帝国抗衡?”
老提督痛心疾首的话语感染了在场的将官。就连一直默然的摩根都忍不住开口询问道:“将军,您的意思是?”
“我希望诸位中的某些人能做海上的谢伍德森林。”老提督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而长相凶悍的海盗提督则以愉悦的声调应和道:“明白了将军。”
第330节 中荷帅敖顺号会面 遭劲敌荷兰舰受困
荷兰舰队加入战局大约是在正月二十八日的辰时。之前在与摩根舰队不期而遇后,凭借着明锐的直觉赖特最终决定让舰队掉转航向追踪英国舰队。也正是这个大胆的决定让荷兰舰队没有错过这场发生在印度洋上的恶战。可对于当时的中华舰队来说荷兰人的加入并没有对战局产生什么决定性的影响。相反一些军官还认为荷兰舰队的出现完全就是为了抢功来的。不过无论底下的军官看法如何,施琅本人还是在大战前夕在自己的旗舰上接见了赖特。
虽然对于中华朝龙王级战舰的威名早已如雷贯耳但当赖特登陆上傲顺号之时依旧被它的气势所深深震憾了。其实就荷兰海军之中亦不乏拥有百门战炮的战舰。像赖特的旗舰“伊恩德纳赫特”号以及其麾下的“奥兰奇”号等都是这类巨舰。只是敖顺号所拥有的不仅仅是一百多门火炮、庞大的体形、或是众多的水手,在它的身上还散发着其他战舰所不曾有的特殊气质。而赖特觉得这种气质与其说是原自战舰本身不如说是来自于敖顺号的缔造者——中华帝国。
“赖特将军,贵军能在此关键时刻赶来援助我军。本座深感宽慰。”甲板上施琅微笑着向荷兰舰队指挥官抱拳道。
“能同中华舰队合作也是我方的荣幸。在此我由衷的向施将军您祝贺。贵军在昨天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听完翻译赖特礼物的回礼道。施琅和气的态度给他留下了极佳的印象。只是赖特并不知晓这个时代的中国人向来都把面子放在第一位的。就算此刻施琅再怎么不希望看到荷兰舰队,此刻他依旧会表现出欢迎的态度。不过施琅终究是个武将,太过做作的礼貌不是他的风格。因此两人这在寒暄一番各自就座后,施琅便直插主题道:“正如将军所见,我军在昨天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这并不代表英国人会就此束手就擒。而且有消息显示奥斯曼舰队就在附近。虽然不知出于何种原因奥军至今没有出现。但是如果可以的话本座希望贵军能在外围配合我军完成对英国舰队的最后合围。”
虽然翻译竭力翻译得婉转可赖特还从对方的只言片语中听出了一番端疑。这也难怪毕竟此刻的中华舰队已经掌握了战场上的绝对主动权。就算没有荷兰舰队的加盟他们亦能独自解决对面的英国人。可事实真是如此吗?曾经与英国人交手多次的赖特在考虑了一下之后,最终还是决定向对面的中国指挥官提个醒:“将军,我和我的舰队十分乐意为您效劳。但是作为您的盟友我想我还是有必要提醒您,布莱克虽然是个陆军出身的将领但他在海上却是个难缠的角色。”
“谢谢您的提醒。对于英国人的诡计我们昨天傍晚已经见识过了,正因为如此本座才希望能尽早尽快的结束这场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