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最好的结果,贝赫托尔德能够证明自己的言论所言非假,蒂查首相也能暂时拖延战争的进行,甚至德国人真的有可能变卦,从而扑灭这场战争发动的希望。
终止了争吵之后,老皇帝看向略微有些不甘的匈牙利首相蒂查,吩咐到:“蒂查首相,不管德国人是否履行承诺,不管帝国对塞尔维亚采取怎样的手段,我希望这都是在你和匈牙利人民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如果你实在不愿意看到战争的发生,那么我向你承诺,不会以此为借口,发动对塞尔维亚的战争。”作为这个二元制帝国的君主,维持国家统一和稳定数十年的老皇帝,弗朗茨一世的政治手段十分高明。老皇帝十分清楚地知道,与吞并塞尔维亚,证明帝国并没有衰落相比,维持和匈牙利之间的统治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因为这件事情导致匈牙利王国和奥地利帝国之间分崩离析,那么就算奥匈帝国能够吞并塞尔维亚,也会被分裂成两份甚至三份。见老皇帝如此诚恳的发话,蒂查首相也明白自己必须有个决断。虽然蒂查首相和匈牙利王国拥有巨大的权利,但如果交恶了奥地利帝国,单独的匈牙利王国并不能保持列强的地位,甚至会直接沦落到欧洲二流甚至三流国家。弱小的国家永远保护不了自己,这是资深政客蒂查首相成为匈牙利首相之后,首先明白的道理。没有太多的犹豫,蒂查首相回应到:“我明白的,皇帝陛下。请您放心,不管怎样,匈牙利人民永远都是帝国的子民。如果德国人真的愿意支持我们,那么我向您保证,匈牙利政府和人民会支持这场战争。”蒂查首相很是聪明,他知道,虽然这看起来是老皇帝对匈牙利的退让,但如果匈牙利真的坚持反对这场战争,对于匈牙利本身来说并没有任何好处。除非匈牙利王国的实力已经远远的超过奥地利帝国,否则,这个国家永远都是奥地利说了算。 任何国家都有主战派和主和派,但相对来说都会有强弱,或者有拿的定主意的那个人。但对于身为列强之一的奥匈帝国来说,不仅奥匈帝国国内的主战派和主和派势力均衡,就连身为最终决策者的弗朗茨一世皇帝,实际上却十分犹豫。没有最终决策者,导致奥匈帝国内部并没有达成统一的决定,采取军事行动来回应这次刺杀。经过长达数个小时的紧张讨论,奥匈帝国最终商讨出的决策是,先行调查事情的真相,同时与塞尔维亚政府进行交涉。在完成这些事情的基础上,派人前去柏林争取威廉二世的谅解和支持。贝赫托尔德起草的弗朗茨一世致威廉二世的备忘录中说道,在波斯尼亚的可怕事件发生后,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之间的敌对情况得到友好缓解是不可能的。只要贝尔格莱德这种罪恶煽动根源不受到惩罚,所有欧洲君主国家的和平政策将会受到威胁。老皇帝非常震怒,但却并不愿意做出任何卷入战争的直接决定,因此决定到温泉别墅去休养。而关于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其他国家的态度,首先是统一的表达关怀和关注。几乎所有君主制国家,对这次刺杀行为表示谴责。澳大拉西亚作为欧洲王室联合宣言的发起国,澳大拉西亚政府这次事件表示了关注,并且表态,如果这是国家层面对于欧洲王室的刺杀,这将会是一场极其可怕的,威胁到欧洲王权的事件。虽然阿瑟对于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早有准备,但等到这场几乎标志着一战爆发的事件真正发生之后,阿瑟还是止不住的叹息一声。一场波及大半个地球和整個欧洲,参与国家数十个,参战部队高达数千万人的超级大战即将爆发。英国和俄国也对这次事件表示了关注,但俄国并没有支持奥匈帝国的意思。毕竟塞尔维亚和俄国才是铁杆盟友,支持敌人?等到下辈子去吧!波斯尼亚方面,对于几名凶手的审讯正在连夜进行。包括勃梯雷克总督在内的所有官员,此时心情都十分复杂的等待着审讯的结果。一方面,他们期待早日审讯结束,这样也能让他们将功赎罪,不至于被弗朗茨所记恨。二来,他们却害怕最终的审讯结果和他们有关。如果最终发现刺客能够成功刺杀斐迪南大公的原因他们无意间的举动,恐怕他们真的要大难临头了。特别是萨拉热窝市长,要知道,这位市长可是在斐迪南大公出发之前,提前透露了斐迪南大公的行程的。虽然目的并不是为了方便刺客刺杀,如果这种无意之举真的加快了刺客刺杀的进度,这和帮凶又有什么区别?在一众人心情复杂的等待中,经过了长达两天的审讯和数天的调查,这次刺杀事件终于有了一点眉目。虽然不知道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