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才外流的大漏勺,赶紧来见汉王。这刘邦一看丞相又回来了,“上且怒且喜”,呵呵,很有点少女见情郎去而复回的感觉,虽然芳心暗喜,这气还是要撒的。
汉王眼珠子一瞪:“姓萧的,连你他妈都要舍偶而去乎?”
丞相俩眼笑眯眯:“俺是去追一个舍您而去的人,哪里是要……”
汉王不放过:“追谁啊?”
丞相依然不着急:“就是俺屡次给您提起过的那个韩信韩爷,谢天谢地……”
汉王咆哮:“扯淡!俺手下那些马仔一跑就是十多个,你当偶不知道?那么些人你都没追,就单单去追那个韩信?胡说八道!”
任你一蹦三尺高,人萧老爷子依然不慌不忙,俺先喝口水:“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那些个逃走的“诸将”,和韩爷一比,狗屁不如!汉王您如果真打算就守着这几亩薄田终老一生,那就不关韩爷什么事了,如果还打算和天下英雄一争高低,非用韩信不可!您自己看着办吧。让俺再喝口水先。
这一提到汉王的远大理想,刘邦也不跳了,嗨,估计气儿也消差不多了:“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打回老家,一统天下,谁不想啊,可心有余力不足啊,唉……
相爷依然笑眯眯:“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遂留;不能用,信终亡耳。”———您还不用人韩爷,过不了三天,人还会跑滴!
汉王狠狠心:“得,看您老爷子分上,偶让他做个方面军司令。”
丞相把茶杯往桌上一搁:“虽为将,信必不留!”———一个方面军司令就想留住人家?
汉王一咬牙:“相爷您这么坚持,得,偶让他做三军总司令!”
丞相又端起茶杯:“幸甚。”———这还差不多!娘的,这几天差点没把俺累死。
轮到汉王又猴急起来了,“于是王欲召信拜之”。来人哪,去把韩爷叫来,寡人这就拆符拜将。“啊?别!”
差点没把人相爷呛着,“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就您这样像对待三孙子似的对待人家?不成的,三件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缺一不可!
“王许之”,一一照办,谁让寡人想用他呢?
于是乎翻皇历的翻皇历选黄道吉日,汉王也暂时把黑狗x肉三鞭酒什么的藏起来,又是洗大澡又是点熏香,一面又派人筑拜将坛,以昭示三军。
这儿一群将领们听说要拜兵马元帅,一个个高兴得很,为什么呀?“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哈哈,敢情没人觉得自己是饭桶的,这兵马大元帅嘛,人人想当。拜将这天,人人都找件精神点的衣服穿上,估计连樊哙都破天荒刮了把胡子。等到看见登上拜将台的是这么一个年轻人,“一军皆惊”!惊吧,别把眼珠子挤出来就成!目前喽啰跑得太多,分不出人手照顾盲人。
翻遍了《史记》,发现刘邦虽然封侯拜将无数,这次拜大将军却是最为隆重的一次。许多人都说这样做是为了树立韩信的威信,以便其后的军事指挥,小子不以为然!刘邦的军队素以纪律严明著称,将领们之间内耗也是极少见的,韩信只要虎符在手,没人敢不听号令,因为兵符为王所授,不听持符者号令,你活得不耐烦了吗?
再说了,诚如萧何所言,刘邦拜将,从来都是这么大大咧咧不当个事儿,难道别的将领就不需要权威?也没听说哪位是因为拜将仪式过于简单而导致令不行禁不止的。所以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