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何许人也?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德国慕尼黑人,德国共产党员。
1928年越狱逃往苏联,1932年在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后由共产国际派来中
国。他根本不懂中国的国情,只是把教科书中的条条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规模
阵地战的经验,硬搬到中央苏区强加推行。瑞金的同志们因他是共产国际派来的
军事顾问,对他相当尊重,他就大权独揽,发号施令起来。担任过李德翻译的伍
修权在回忆录中说:“李德的独断专行取代了军委的集体领导。”“由李德一人
躲在房子里凭着地图指挥战斗。”红军的许多失利“本来都是李德的主观主义、
瞎指挥造成的,可是他却动不动就训斥、处分别人,不断发脾气骂人,根本听不
进反对意见。”“当时中央的错误领导,和李德本人的专横作风,使他成了一个
地道的‘太上皇’。”
在这种情况下,周恩来处境的困难便可想而知了。他虽还在前线,但对重大
军事行动的指挥权力已被剥夺,只能提出建议,而这些建议又往往不被理睬。
1933年11月20日,福建事变爆发,李济深、陈铭枢和十九路军将领树起了反
蒋的旗帜。
11月24日,周恩来向中央局报告:蒋介石进攻福建,将以由浙入闽为主要方
向,以由资溪、光泽入闽为辅助方向。建议以红第三、五军团侧击进攻福建的部
队。由于周恩来对这样规模的军事行动已无权决定,只能在报告中希望中央局早
作决定。
中共中央局却从“左”倾观点出发,对福建人民政府抱着完全不信任的态度,拒绝给予支援。
11月25日,中革军委给红一方面军的训令说:“我们不应付出巨大的损失去
同这路敌军作战,还是让十九路军去替我们打击该敌。”这样,周恩来支援福建
事变的建议被搁置起来。
12月13日,军委又决定并电告周恩来、朱德,袭击敌运动中的单独部队计划
取消,将红军主力西调,由第一、三军团组成西方军,去劳而无功地攻击永丰一
带地区的敌人堡垒线,而不去向东配合十九路军作战。
事情弄到这种地步,事实上已使周恩来在前线无法正常地工作了。
12月16日,周恩来致电博古、项英,愤慨地指出:由于中央不了解前线实际
情况,“连日电令屡更”,“使部队运转增加很大困难。”请求“在相当范围内
给我们部署与命令全权,免致误事失机”。“否则亦请以相机处理之电令给我们。”
这个电报更加触怒了中央局。于是,李德以统一前后方指挥为名,提出建议,
并经中共中央局决定,取消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和第一方面军司令部,原前方
总部撤回后方,并入中革军委,由中革军委直接指挥中央苏区的各军团和独立师、团作战。
12月20日,项英致电朱德、周恩来等:中革军委决定将原属红一方面军各部
组织为东方军、中央军和西方军,方面军司令部即回瑞金。
1934年1 月4 日,周恩来、朱德从前方回到瑞金。
2 月3 日,周恩来被任命为中革军委副主席。
这以后,周恩来对前线部队的指挥权实际上被剥夺,只担负一些技术性的组
织工作。许多重大问题,如六届五中全会的准备、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的召开
等,他都没有与闻。
宁都会议,毛泽东丢了军权;李德一来,周恩来、朱德军权旁落。从此,十
余万中央红军和数百万苏区人民的命运,掌握在一个不懂军事的人和一个外国洋
顾问的手中。
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爆发前夜,红军权力的交割,给这场“大决战”
埋下了危机的种子。
第二章两个“拳头”砸“堡垒”——血肉模糊沟口大捷,博古亢奋不已1933
年9 月,中央苏区平静了半年之后,终于在这块5 万平方公里的赤色疆域上,爆
发了一场恢宏壮阔、惨烈空前的第五次“围剿”与反“围剿”战争。
是年夏天,蒋介石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