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就会撤离,因而一致主张打。
他们对共产党人的了解与吴奇伟相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吴是保定六期毕业生,在北伐中曾与著名共产党员蒋先云并肩作战,可谓鲜血流在一起。
1927年5月,北伐军在河南临颖向奉军主力发起进攻。吴奇伟的三十四团担任正面攻击,蒋先云团任右翼,战况空前惨烈。奉军依托坚固工事拼命抵抗。奋勇冲锋的吴、蒋二团伤亡重大。蒋先云重伤牺牲,吴奇伟腿部也被弹片击中。幸得蔡廷锴第十师增援,奉军才狼狈溃退。
与共产党人一起流过血的吴奇伟,后来也参加过反蒋。
1929年春,蒋桂战争爆发,蒋调第四师对桂军作战,时吴奇伟任第四师十二旅旅长。桂军解体后,蒋连续急电第四师移防陇海路,不但规定起程时间,而且指定行军路线,并特令曹万顺之新编第一师前去接防。缪培南、吴奇伟等第四师将领认为蒋已设下圈套,要缴第四师的械,决心反抗。9月,部队集中枝江后,便通电反蒋。
反蒋的第四军从湘西南下,企图夺回广东,结果一败于陈济棠,二败于蒋光鼐,三败于蔡廷锴。真可谓一败再败,部队只剩下十之二三。
新军阀混战中,以兵权之争反蒋的吴奇伟,也算被打得满脸开花。
走投无路了,便通过同乡罗卓英联系上了陈诚。
通过陈诚,还是投靠了蒋介石。
蒋介石命他去江西前线与红军作战。他不得不服从这个曾经通电反对过的人的命令,然后把枪口瞄向曾与他并肩作战的共产党人。
他参加了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第五次“围剿”,两次均担任纵队指挥官,列入陈诚指挥的“围剿”主力序列。红军离开江西后,又奉命率部参与“追剿”。
历史对吴奇伟这样的人,不管他怎么挣扎,给予的选择余地也总是这样小。
就在吴奇伟有意耽搁、应付王家烈之时,红军真的占领了遵义城。
吴奇伟躲避与红军主力交锋,但红军主力已经认准了他。中革军委决心乘其孤军冒进之机,集中全力全歼其于遵义以南。
战斗开始,吴部第五十九师师长韩汉英看到右翼地形对自己不利,向吴建议占领前面不远的老鸦山和红花岗。
一场激烈的战斗围绕红花岗右侧主峰老鸦山展开,双方皆拼尽全力争夺。因为蒋介石下了死令,为打好这一仗吴奇伟也拼了命。
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总后勤部部长的张宗逊上将,当时是防守老鸦山主峰的三军团十团团长。十团是三军团的主力部队,在敌优势兵力、火力、不计伤亡的轮番冲击下,该团损失严重。张宗逊负伤,参谋长钟伟剑牺牲,韩汉英部于15时许攻占主峰。
老鸦山主峰丢失,不仅居高临下威胁十一团红花岗阵地,而且直接威胁遵义城的安全。三军团在连续作战、损失较大的情况下,当时已经无法调集反击力量。
遵义城出现丢失危险,战局千钧一发。
但占领老鸦山主峰之敌在莫名其妙之间突然转入防御。
原来林彪的一军团已经从水师坝地区向敌人侧后出击,尖刀一般直插忠庄铺敌军指挥部。
这是遵义战役的关键一刀。一刀就是敌人心脏。
吴奇伟把全部力量都投上去了,纵队指挥部周围没有剩下多少部队。林彪这一着整得他实在是苦,只有丢下部队,带着身边少数人员狼狈逃窜。
占据主峰之敌居高临下看得十分清楚,发现其指挥部突然溜走,料想不妙,于是不敢大动,只得坚守。
说是坚守,心劲早已不坚。黄昏便被三军团一部和干部团的反攻打得翻滚下去。
失去了指挥官的部队几近羊群,沿着来路向乌江狂奔。
吴奇伟最先逃到江边,立即与南岸联系,要欧震率九十师速来支援。九十师本属吴奇伟第四军建制,此番被薛岳留在贵阳,得到前线吃紧的消息,才刚刚上来。
吴奇伟要欧震带部队过江。欧震认为北岸兵败如山倒,过江增援背水为阵太危险,一口回绝。他认为九十师只能在南岸占领阵地,掩护收容败兵。
吴奇伟见北岸局面无法收拾,缩在南岸的老部下又不听话,万念俱灰,倒地大哭说,我不过江了,就在此死了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