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认为西安事变不但是中国现代史的重大转折点,同时也是日本昭和史与中日关系史的重大转折点;待半年之后卢沟桥事变爆发,中日战争全面开始的时候,国民党与共产党已经达成第二次合作,形成了统一战线。
1935年12月27日,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写下这样一段话:
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12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11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11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11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终。
历史巨人已逝去多年,回音壁上轰隆之声,仍然如雷贯耳。
第十六章 狂飙歌
20世纪在世界东方,最激动人心的话题莫过于救国与革命。这个世纪狂飙突进。没有哪个世纪像这个世纪战争与革命风起云涌,金石掺瓦砾大浪淘沙。没有哪个世纪像这个世纪以如此众多的精神财富砥柱于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流。
叱咤风云的人物纷纷消失之后,历史便成为一笔巨大遗产,完整无损地留给了我们。
历史是兴衰,也是命运。在世界东方,不知多少人因中国而失掉名誉,又因中国而恢复名誉。“盖棺论定”讲一个人生命的完结,却不能讲一段历史完结。不是每个人,都能以短暂的生命辉映漫长的历史。常说殊途永远无法同归。
无终结的历史。
无终结即是一切的终结。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西安事变之后,各种力量在急剧地重新分化组合。
1937年4月中旬,作为西安事变达成的默契之一,蒋经国回到上海。
接到回国通知后,蒋经国问国民党政府驻苏大使蒋廷黻:“我父亲希望我回国吗?”
斯大林希望他回国。
回国之前,斯大林召见他,语重心长地说:“中国国难当头,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你应该回去!你在苏联13年了,把苏联的革命精神带回去,为你们国家的独立强大,人民生活的幸福愉快而努力。”
13年前五卅运动爆发,蒋经国在上海浦东中学读书,与同学一道参加反帝游行,被学校当局以“行为不轨”开除。转到北京一所国民党人子弟学校学俄语,又跟着北京学生上街示威反对北洋军阀政府。这回他没有跟着队伍回来,受了两个星期监禁。
鲍罗廷推荐这个既热衷于学运和游行又万分狼狈的青年去莫斯科中山大学。临行时其母毛梅涕泪纵横,蒋经国陪着流泪,却不敢违背其父的意志。蒋介石严厉地训他:“这一回一定要立志出国深造!”
那一年蒋经国15岁。在风起云涌的革命风暴中似一只鼓胀的风帆,也似一片吹脱的落叶。他从何处来?他向何处去?他本人也不甚清楚。
突进的狂飙,是看不见的手。
在中山大学有关中国革命问题的辩论会上,第一届学员中年龄最小的蒋经国穿身皮夹克,头戴列宁帽,站在演讲台上口若悬河。他总是捧着一堆书,引证马克思、列宁的论点。他讲话像打机关枪,一面飞快翻书寻找导师讲过的话,然后讲自己的立场,接着又找下一段引文。
1927年2月,莫斯科召开少共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青年工人斯施云代表中山大学青年团在开幕式上讲话,蒋经国做他的翻译。演说结尾,斯施云与蒋经国面对群情振奋的会场,用中文与俄文共同高呼:“马克思列宁主义万岁!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少共国际万岁!中国革命胜利万岁!”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消息更似晴天霹雳,震动了中大全体师生员工。全校沸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