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栎看向妹妹“清雅,哥哥要跟你说的是徐秋儿不会是你的对手。”
太子大婚-
这次不同于前一次的大婚,十里红妆,好不威风,胡清雅一身的红衣,盖着盖头由龙翰杰牵着给太后,皇帝,皇后跪地请安,然后胡清雅按照祖制为太子妃娘娘——秋妃敬茶,大殿里,徐秋儿高坐在上,由于皇帝身子不舒服皇后在胡清雅请了安之后就和皇帝回了寝宫,徐秋儿一身的紫衣笑意盈盈地接过胡清雅递过来的杯子,压着杯口喝下,然后示意小菊将事先准备好的红包交给胡清雅,胡清雅在嬷嬷的带领下接收,徐秋儿站起身,举起酒杯高声大讲:“祝-太子和清妃大喜,祝-皇上早日康复。”袖子一遮整杯喝下。
殿外的大臣们王公们贝勒贝子们这一刻目光全部凝聚到了这个满身都是光彩的女子身上,高声呼喝全朝上下声响震天,连在寝宫休养的皇帝都可以听见群臣的高声呼喊。
徐秋儿在喝下酒以后就以酒醉为由,由小菊搀扶着走下高台。徐青儿恨恨地看着徐秋儿的背影,自己的光彩全部都被徐秋儿的一句话给跺走了,她的大度,她的风度,徐青儿不甘地想着,看着依然盖着盖头的人,她不甘地走向前,手里端着酒杯来到太子面前。“臣妾……”徐青儿哽咽了一下,接着冲着龙翰杰微笑,笑着笑着眼中的泪水就掉了下来“臣妾祝太子和妹妹早生贵子。”
徐青儿的脸开始僵硬,越发的难看,她握紧手,指甲狠狠地扎进了手心里。外面可以清楚地看到殿内的情形,众大臣想着真的是差太多了,秋妃娘娘的一席话既是祝福了太子,同时也祝福了皇上,不愧是太子妃,可是这两个人……他们想的都是一个问题。就这样龙翰杰晚上歇在了清妃的寝宫。
九月-
太子妃秋妃入住在赋秋殿,清妃入住在璇清殿,徐妃入住在凝馨殿。九月恩科大考,皇帝非常的重视这次大考。最高级的考试为"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要想获得这一资格,必须闯过六关:首先通过童子试,府试和院试三关.获得秀才头衔,然后通过省学政巡回举行的岁考,闯过第四关,保住秀才头衔,这样一来才有资格参加三年一考的"大比之年"的乡试.连考三场中了举人,才过了第五关.取得了会试的资格,会试一般在乡试的下一年春天举行,也要礼部主持,在京城举行.也要考三场,考中了的贡士头衔,才最终取得了"高考"资格.书生门要读<<论语>><<孟子>><<诗经>><<礼记>><<左转>>,共四十万多字.全部都要精读细背.此外还要看相当于原文几倍的注解.还有其他非读不可的经典,史书,文学书籍等.
从隋到清,各个时期考试内容有所不同,主要有书,诗,诗歌论,赋.后期主要是考试八股文.八股文的主要内容摘自<<四书>><<五经>>.
高考成绩分为三等,一二三甲.一甲,只取三名,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称为"三鼎甲"都赐进士及第.二甲取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取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可以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可见恩科对于一个读书人的重要性。
经过重重的殿试状元,榜眼,探花都已经有了主,三位才子也是满面的喜庆进宫接受册封,能在几万甚至是几十万的学子里脱颖而出没有真本事还真是不行,正堂之上,龙翰杰先是恭喜三位学子高登天子之门,然后又抽考了三位学子,在听取三位的回答之后满朝的大臣们都全部拍手称快,龙翰杰满意地看着正殿下方的人。“好拉,如果没有事了就退朝吧。”
`
[正文:献计13]
徐秋儿返回,拿起放在桌案上的一本书,可是一个字也看不进去,半天了也只是满眼的空白。
没错,士子间流传的那首诗是她故意放出去的,她当然知道那首诗会引起怎样的风波,自己还小的时候宫里的太傅在阿玛的恳求下教导自己,连他看了那首诗都说自己是个天才,后来太傅死了,自己就将才学全部隐匿起来,因为太傅曾经说过,在这个世道上男子对女子的歧视还是纯在的,况且那个时候她还小,需要隐匿自己身上的光芒,太大的光芒是会惹来麻烦的,她还记得自己的大姐,也就是阿玛和额娘的第一个孩子,那个被称谓神童的少女曾是多少人努力的目标,可她就是那么死的不明不白,直到现在也没有原因,查不出的死因,那只能说明没有赶去碰触那道线,里面很可能隐藏着惊天的大秘密。
龙翰杰是个惜才甚至可以说是恨才的人,虽然在对自己的问题他他是不合格的,可是作为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