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下来,也许就此消退。yuedudi.com松下衡量得失后,终于决定撤退。
交战时,撤退是最难的,如果无法勇敢地喊撤退,或许就会受到致命的打击。松下勇敢地实行一般人都无法理解的撤退哲学,将“走为上”之计运用自如,足见其眼光高人一等,不愧为日本商界首屈一指的大将。
案例三:
日本日立公司为了扩大企业规模,发展生产,投入了大量资金,购买新建厂房建筑材料,新添置一些设备。这时,正赶上了60年代初整个日本经济萧条时期,现有产品滞销,卖不出去,扩大企业规模就可想而知了。面对这一严峻情况日立公司有两条路可供选择:一条路是继续投资;另一条路停止投资施工。日立公司经过大家认真讨论、分析、研究,最后,果断决定走后一条路,停止投资实行战略目标转移,把资金投放到其他方面,积蓄财力,待机发展。经过实践证明,日立公司的决策是正确的。从1962年开始,
日本三大电器公司中的东芝和三菱的营业额都有明显下降,但是日立则一直到1964年仍在继续上升。进入60年代后半期,一个新的经营繁荣时期来到了,蓄势已久的日立不失时机地积极投资,1967年投入了102亿日元,1968年上半年就突破了千亿大关,达1220亿日元。从效益上看,1966至1970年,5年内销售额提高了1.7倍,利润提高了1.8倍。
北京服装厂是一个只有百余人的集体企业,产品曾一度滞销积压,资金无法周转,生产几乎处于瘫痪状态,怎么办?厂领导从市场调查中发现,服装行业强手如林,竞争激烈,本厂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力量薄弱,难以与其抗衡,如继续生产服装,势必走向绝境,无异于“在一棵树上吊死”。于是,他们根据市场情况和本厂条件,转产以手工操作为主、大企业不愿意生产的酒心巧克力。产品拿到市场试销,订户蜂拥而至。当月投资生产、当月盈利,企业起死回生。
作为企业决策者,当企业在危难关头,要有胆有识,看准新的门路,当机立断,实行战略转移,及时转产,调整投资方向,企业才能渡过难关,转危为安。
--------------------------------------------------------------
所有小说仅供试阅,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阅读全本请购买实体书。
--------------------------------------------------------------
---------------------------用户上传之内容结束--------------------------------
声明:本书为用户上传至其在本站的存储空间,本站只提供txt全集电子书存储服务以及免费下载服务,以上作品内容之版权与本站无任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