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揭秘黄埔军校 > 分章完结阅读43

分章完结阅读43

场所。kanshuboy.com炮台分地上地下两层,地方狭小,但皆以半米多厚的花岗石砌成,十分坚固,成为南石头监狱。

由于被指控、逮捕的人数越来越多,共产党员师生,包括许多事实上的非党员而只是稍有进步表现,甚至只是偶尔接触过《向导》、《共产主义abc》等革命书籍的,一经检举,即被捆绑投至南石头监狱。自4月18日开始清党之日至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也向共产党人举起屠刀,短短3个月内,黄埔军校的日常教学、训练被迫陷于全面停顿,遭受审讯、迫害、摧残的各期师生迅速增至2000多人。后来,南石头监狱里实在关不下了,又将珠江江心一艘破烂的旧军舰经过改造后作为监狱,即外界所称的“水牢”。

被誉为国共合作典范的黄埔军校,在革命的道路上画上了休止符。对此,刚刚在黄埔军1927年鲁迅先生(前右)在广州校演讲过的鲁迅先生听说后,非常难过,他在给好友章廷谦的信中,不无感伤地写道:“黄埔学校已停办,截至今日止,如此而忆……大概很与政局相关的。”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黄埔军校的革命师生同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坚决的斗争。4月23日,黄埔革命师生坚决反击了广州戒严司令钱大钧派部队包围军校,逮捕共产党人的阴谋。之后,一部分革命师生脱险北上,到达韶关与农民教导师会合,继续进行讨蒋反奉斗争。5月6日,黄埔军校100多名革命师生,脱险到达武汉,继续坚持讨蒋斗争。武汉分校的革命师生举行讨蒋大会,发布讨蒋通电,怒斥蒋介石的反革命行径。

第九章 军校党争(9)

因为蒋介石是校长,黄埔军校的两党学生均为其一手培养,对主义的忠诚是一回事,对传统师生情谊又是另外一回事。双方爆发矛盾公开分裂的结果是,最虔诚的共产主义者由此坚决斩断与蒋介石的传统师道尊严,而那些本身无鲜明立场的共产党人或跨党学生则选择了与共产党划清界限。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以国共两党为核心的革命统一战线完全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随着两党的公开分裂,黄埔同学被迫分为两大阵营,从此,同学之间彼此对垒为敌,兵戎相见。革命的黄埔军校转向反动,日益成为蒋介石用以培养反共反人民的骨干学校。

但是,黄埔军校的革命力量并没有完全被摧毁。7月27日上午,江西省南昌市洗马池大旅社会议厅。周恩来、恽代英、彭湃、李立三等5人排除陈独秀的干扰,为挽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在这里成立中共中央临时前敌委员会,并决定乘驻防江西的朱培德第3军部队多集中在漳州,南昌空虚之机,举行武装起义。起义以时驻九江的叶挺第24师、贺龙第20军、蔡廷锴的第10师为基本部队,由贺龙任总指挥,叶挺为前敌总指挥,刘伯承为总参谋长。当夜,聂荣臻、贺昌、颜昌颐3人即化装成商人秘密抵达九江,把临时前敌委员会的起义决定逐个通知叶挺、贺龙等人,要求各部队紧急向南昌开进。

周恩来特别嘱咐聂荣臻:“在叶挺第24师,有一支由各地清党中历尽艰险逃出的黄埔学生、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组建的教导大队,中共黄埔军校特别党部全体执委甘竹溪、邹今海、陈葆华、周仲英、李永光、尹沛霖等自广州来汉后,现也逃到九江,让叶挺一定要好好保护,并把这个教导大队和这批同志带到南昌。这是我们党所剩下的难得的宝贵财富。”

就在这几天,九江码头、南浔车站以及上海、南京、合肥、广州、长沙、武汉等地连接南昌的水、陆交通线上,接获中共中央临时前敌委员会和各地未遭破坏之地下党组织通知的黄埔各期学生、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日夜兼程,络绎不绝,直奔南昌而来。8月1日,打响了武装反抗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黄埔校军,这支本来为了统一中国而建立的革命队伍,反而分化为渐行渐远的南北两极;黄埔军人,他们曾经同窗共读,并肩作战,同仇敌忾,最终却因政治歧见而分道扬镳,干戈相向,上演了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连续剧”。

始于军校的“党争”延续

黄埔军校作为国共两党合作的重要成果,最大的价值在于培养了中国革命的军政人才。这些年轻的革命者因为代表着中国未来的希望,而成为国共双方争取的对象。许多黄埔学生同时加入了国民党和共产党,随着两党的彻底决裂,不得不从同学变成敌人。

1926年任教育长的邓演达1927年7月20日,黄埔军校第5期全部学生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