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司令员,第55军军长,湖南省临时政府主席,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mankanshu.com毛泽东说:“当初,陈明仁是坐在他们的船上。各划各的船,都想划赢,这是理所当然,我们会原谅。只要他站过来就行了,我们还会重用他。”在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上,毛泽东和陈明仁在祈年殿前合影。陈明仁要把照片洗10打。毛泽东谈笑风生,幽默地说:“少了,洗50打吧。”
1952年,陈明仁检查出患了骨癌,在北京接受治疗。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总理亲自到医院探望,并在陈明仁的治疗病案上亲笔批示:想尽一切办法挽救,减少痛苦,延长生命。陈明仁因病常痛得满头冒汗,但从来没出过声,掉过眼泪。看到周总理的批文后,陈明仁的泪水一下子流了下来,他知道当时周总理也有病在身,还这样关心他。1955年陈明仁被授予上将军衔。陈明仁的病情在各方的精心治疗下,得到很好的控制和治疗。这位从国民党中将司令到共产党上将司令的黄埔一期生,在1974年病逝。
(3)北伐著名英烈曹渊
曹渊是大革命时期北伐军攻打武昌战斗中牺牲的革命烈士,年仅24岁。周恩来赞扬他“为谋国家之独立,人民之解放而英勇牺牲了,这是非常光荣的”。叶挺称他是“模范的革命军人,且是我最好的同志”。曹渊一生虽然短暂,却为革命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曹渊是安徽寿县人。1924年5月报考黄埔军校,被录取为军校第1期学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从黄埔军校毕业后,被党派往黄埔军校教导团学兵连任党代表,后参加了国民革命军第1次和第2次东征。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后,受党组织派遣到叶挺独立团任第1营营长。北伐开始后,率部参加了著名的汀泗桥、贺胜桥等一系列战役。在战斗中他身先士卒,英勇机智,出色地完成了运送弹药、解围、攻城等任务,受到聂荣臻、叶挺等人的表扬和军部传令嘉奖。
1926年9月,北伐军攻打武昌,叶挺独立团以第1营作为奋勇队(敢死队)攻城,曹渊率战士攀登攻城时,不幸头部中弹阵亡。曹渊等烈士的牺牲精神激励着独立团广大官兵。10月10日,武昌城终被北伐军占领。
战后,独立团党支部决定在武昌洪山建墓,将攻城以来各次战斗中牺牲的官兵与曹渊合葬。墓的前面树立了一个牌坊,横额上面刻着“浩气长存”4个大字。墓前竖立一个石碑,碑上横刻“精神不死”4字,中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北伐攻城阵亡官兵诸烈士墓”,左边刻曹渊等191位烈士英名,右边刻“先烈之血”、“主义之花”、“诸烈士的血铸成了铁军的荣誉”、“无产阶级的牺牲者”4句话。曹渊等烈士的革命精神,被后人敬仰。
第十四章 拜访黄埔一期毕业生(29)
(4)“黄埔三杰”蒋先云、陈赓、贺衷寒
在具有传奇色彩的黄埔一期学生中,3位湖南同乡蒋先云、陈赓、贺衷寒并称为“黄埔三杰”,都曾经叱咤风云,他们其后的不同命运恰是那一代黄埔学生的缩影。
黄埔奇才蒋先云位列“黄埔三杰”之首的蒋先云,在当年的军校内即具有传奇色彩。首先,蒋先云的天资的确远非其他同学可比,他从入学到毕业,囊括了所有科目考试的第1名,创造了黄埔校史上奇迹般黄埔一期毕业生蒋先云的记录。其次,蒋先云同时是毛泽东和蒋介石都喜欢的弟子。蒋先云的第一位老师,是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日后最大的对手毛泽东,蒋先云投考黄埔军校的推荐者也是毛泽东。蒋先云是蒋介石最钟爱的学生,平素在学生面前不苟言笑的蒋介石,一见蒋先云就会有一种罕见的亲昵宽容态度,而且不管蒋先云在日后是如何地反对他,对蒋先云都是百般呵护。蒋介石明明知道蒋先云是共产党员,但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拉拢他,但都被蒋先云拒绝了。蒋先云的心始终都在共产党人一边,在为劳苦大众谋利益一边。
蒋先云是湖南新田人,1902年出生,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三师范,“五四”运动中是湖南学生联合会的总干事。19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毛泽东1921年在湖南衡阳建党时最早发展入党的党员之一。蒋先云不满20岁就参与领导了水口山矿区工人运动,任工人俱乐部主任。江西安源路矿大罢工时,他是毛泽东、李立三的得力助手,办夜校,建立党的组织,领导工人大罢工,被反动派视作“眼中钉”,悬赏500大洋要死尸,1000大洋要活人。
蒋先云天资很高,聪明过人。1924年报考黄埔军校时,10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