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揭秘黄埔军校 > 分章完结阅读92

分章完结阅读92

21年8月5日,总参学院易名为工农红军军事学院,由图哈切夫斯基元帅担任院长。kanshuboy.com这年年底,首批101名经过3年制完整学习的学生毕业,他们大部分被任命为师、旅、团的首长和各类军事学校教员,有的则进入国防部、总参谋部及其所属各部局工作。为了表彰学院为培养红军干部所作出的杰出贡献,1922年年初,苏维埃革命军事委员会授予该学院红旗勋章和“红旗军事学院”称号。

1924年,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陆海军人民委员(相当于国防部长)、俄国内战时期的著名英雄、红军缔造者m.v.伏龙芝元帅,接任工农红军军事学院院长。伏龙芝1885年出生于吉尔吉斯皮什佩克城(今吉尔吉斯斯坦伏龙芝市),1914年加入苏共,是著名的苏联党务和国务活动家、军事家、卓越的军队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伏龙芝是苏联国内战争中最著名的红军统帅之一,他以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和工农红军参谋长等要职兼任军事学院院长。这样的任命,说明苏联共产党和政府对培养军事干部的重视,也确认了学院在这一重要事业中的巨大作用。

伏龙芝来到学院后,进一步明确了学院的培训目标,健全了院系体制,改革了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法,发展了军事科学研究工作。他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军事技能,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为适应世界军事的发展,伏龙芝首先对学院的组织结构、训练内容、训练方法和训练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作为杰出的军队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伏龙芝非常重视在军事学术重要原理方面统一认识的问题。他不仅专门撰文指出统一军事学说、统一军事学术基本观点的重要性,而且在统一学院的训练方针、统一作业内容及其实施方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为院校教学、部队训练乃至整个武装力量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附录3 世界著名军校简介(2)

1925年10月31日,伏龙芝因病不幸去世,年仅40岁。在哀悼这位深受全院爱戴的院长的日子里,全院人员请求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以伏龙芝的名字为学院命名。同年11月5日,也即庆祝十月革命胜利8周年的前两天,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为了纪念这位功勋卓著的红军领导人,批准了军事学院师生的这一请求,发布命令,决定将这所学院改名为工农红军伏龙芝军事学院,通常简称为“伏龙芝军事学院”。

学院经过多年的调整磨合,后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教学、科研和军队建设相结合的编制体制,并被世界许多国家的军校所借鉴模仿。该学院设院长1人,另设教学、科研和政治工作副院长各1人。20世纪中后期,该院院长一般为大将,副院长多为中将。学院下设训练、政治、研究部及物质技术保障部,以及院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教学法委员会等机构。负责教学和教学保障的主要教研室,有战役战术教研室、马列主义教研室、苏共党史和党政工作教研室、战争史和军事学术史教研室、外语教研室,以及科研陈列专修室、图书馆等。

学院师资力量从全军选调。教官知识渊博,经验丰富,许多教官是经过战争考验、多年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的将军和其他级别的军官,并具有博士学位。后期的教官队伍基本上实现了老中青三结合,如战役战术教研室,教官教龄在10年以上的占37%,5年以上的占31.5%,5年以下的占31.5%。

该学院的培养对象,主要是团至军级的、具有广泛知识的合成军队指挥员。学生入学条件极为苛刻,必须毕业于诸兵种合成军队高级指挥学校,担任过2年以上营级指挥官职务,具有分队指挥的实践经验,具有良好的战斗素养和政治素养,年龄在38岁以下,军衔为大尉或少校。招生办法是领导推荐、逐个审查、考试入学、择优录取。统考课目为俄语、数学、物理、文学、战术、技术装备等。

伏龙芝军事学院在1931年开设了坦克和炮兵课程,1939年建立了防空系。1941年,学院迁往塔什干,开设了干部培训速成班。1943年,伏龙芝军事学院从塔什干迁回莫斯科,并重新开发了基本系,学制仍改为3年。1947年,学院恢复了研究生制度。学院还先后开设过高级速成班、高级主管人员进修班、特训班和研究生班,负责培养高级指挥人员,后来还专门设立了战役系(1936年该系改建为苏联武装力量总参谋部军事学院),负责训练集团军、方面军两级指挥与参谋人员。

该院在1936年以前培养高、中级指挥人员,1936年起培养诸兵种战役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