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再兴南唐 > 第71章 军费

第71章 军费

香莲人长得端正,也算是美女一枚。这有美女往桌上一坐,这气氛就上来了。

于风平此前在蝴蝶岛上被块碎石击中后脑,在床上躺了半个月。许是伤了脑,影响了某处神经,好了后双手便无力,举不得刀枪,算是回不了军中了。不过宣城这里,太湖寨妇孺也确实需要一个人来主持,李丛益便要于风平留下来。主要工作任务就是建立从宣城经金陵的高淳、溧阳和常州的宜兴,直达太湖并到湖州或秀州的航线。

而香莲船帮也打算迁到宣城。于风平便和香莲商议合作事宜。于风平给自己家搞了栋房子,但亲戚也住了进来,便是连客厅到晚上都要打地铺,请人吃饭是不用想了。陈东那小子抽中了一套房,不过现在也就是搬了几张床进去,香莲带着几个船帮的女子住在里头,也是将就住着,两人聊到了饭点上,便也只能出来寻个馆儿吃饭。

“二当家,要我说,就学香莲航运,也以您的名字起名,就叫风平航运罢了。”史德平想起太湖上的苦日子,便不想再叫劳什子太湖航运。

崔飞虎也觉得好:“你们现在宣城开公司,取个名儿叫太湖,确实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就叫风平航运好,风平浪静嘛!”

香莲却是一直问东海情形。于风平讲起蝴蝶岛上诸多艰难,众人也是唏嘘不已。待讲到东海之上海洋之广阔、日出之瑰丽、风暴之猛烈,众人亦是向往,那香莲道:“待我家娃再大一些,我一定要去东海之上走一圈,才不枉人世间这一遭!”

崔飞虎也大声叫好:“香莲帮主真是女儿不让须眉!就冲这句话,当浮一大白!”

崔飞虎为江国公的开销担心,李丛益本人却没啥担忧的。

这会儿,李丛益正大笔一挥,又从江南银行借了五十万银元,专项用于宁**的军费预算。

这五十万两,虽说是借,不过李丛益是彻彻底底地不打算还的那种。

经过反复的试探和扯皮,李丛益答应皇甫继勋,把皇甫继勋的二十万两银,转移到杭州去。而皇甫继勋需要付出的代价,是在江南银行的五十万两银要以活期账户的方式,存在江南银行金陵分行,一年后才允许转为定期存款。皇甫继勋以为李丛益就是想少付些利息,来作为办事的酬金。对这皇甫继勋来说,倒是无所谓。

对李丛益来说,在杭州截留二十万两银,已经是很简单的事了。毕竟宣州才是对吴贸易出超方(出口大于进口)。

不过,对于皇甫继勋转到杭州的二十万两银,李丛益也不想放过。李丛益讲了一堆财富传承的道理,便让皇甫继勋把十五万两银留在江南银行宣城银行的专用户头上,之后每年定期给皇甫继勋的两个私生子打款。皇甫继勋愉快地接受了这个方案,给李丛益这个“好女婿”的点子大大的点了赞。

却不知,李丛益想的是,等皇甫继勋被李煜砍了头,他的这些存款,搓圆搓扁还不是自己动动嘴皮的事情。也就是说,李丛益已经把皇甫继勋的钱当成了自己的钱,一笔“营业外收入”。

这么算来,今年宁**现在全年预算,从原来宣州府的二十万两银,增加了江国公借的三十万两,和江南银行分两笔借的八十万银元,约一百三十万两。宁**现在野战军一万余人,加上水营接近一万三千人,年均预算也不过是一百两每人。在人均薪资2两银打不住的情况下,发薪就去掉了三分之一,再加各色装备、训练消耗,这个总预算水平也就堪堪支撑而已。

而南唐去年的财政收入,中央和州府全部加起来不超过一千万两银,能拿出来的军费不过四百万两,却要支撑全国名义上的四十万军队,人均军费预算不过十两。若非有大量空额和各类折色,便是连军队的月俸都发不出来。

而且,宁**的各项装备,购买成本更是极低。比如卖给常州军的铁甲每套一百二十银,而宁**内部采购,每套不足三十银元。在宣钢几乎能够组织生产全部除战船外的军械的情形下,宁**的军费无疑更加扎实。

也正是这些钱粮,支撑了宣州官僚们对江国公的强大信心。

“金陵尹的大公子张彬,前阵日子找我,说是感觉今年宋国汴梁城粮市的情形与往年不同,恐有异变,欲贷款二十万两囤粮于金陵。我让他等上一等。如今军情司已把消息传来,宋国今年欲伐我之事,已经明朗了。”李丛益把手里的那张纸传给众人看。等大家看完,李丛益道,“我打算让江南银行贷给张彬五十万银元,专项用于囤粮。条件是:粮库需在城内,且需由江南银行派人共同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