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世界历史回眸精典文库——启迪世界的100次会议(上) > 分章完结阅读1

分章完结阅读1

耨”的现象。制出的盐,也有苦味,人民只好淡食。桑弘羊也承认这些事实,致使“民烦苦之”。

第二,对匈奴和战问题。匈奴贵族长期扰边,汉武帝发动大规模反击战争,这在当时还是必要的。不过,连年征战,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史书记载,武帝晚年,“海内虚耗,户口减半”,“东方盗贼滋起”,封建统治呈现不稳。贤良、文人以此为口实,全面否定抗匈斗争。他们认为,早就不应该轻启战端,只要用仁义加以感化,匈奴贵族自然就不来『骚』扰,“以仁义导之,则北乘无寇虏之忧”。会议上,他们主张“罢关梁,除障塞”,撤除边防要塞,“偃兵休士,厚币结和”,说这样自能安定和平。这些议论,不切实际,非常迂腐可笑。桑弘羊摆出汉朝与匈奴关系的历史,说明匈奴贵族贪婪好战,即使“重质厚赂”,照样“暴害滋甚”。所以,他认为对于匈奴贵族“可以武折,而不可以德怀”,仁义感化不可能收效。

第三,实行“法治”,还是实行“德治”。桑弘羊坚持汉武帝长期实行的“法治”政策。他认为,“令严而民(谨)慎,法设而『奸』禁”,实行严刑峻法,则“民不逾矩”,才能巩固封建统治。

来自地方的贤良、文人,直接感受农民反抗的威胁,指出,“疲马不畏鞭篓,疲民不畏刑法”,单靠酷刑镇压,“不可久也”,汉朝政权有可能步秦后尘,迅速垮台。贤良、文人主张实行“德治”,是要求汉朝廷变换统治手法,加强对人民的思想统治,先“礼”后“法”,“礼用敬明,不从者,然后等之以刑。”

儒法之争,是指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过程中,儒法两个学派之间的斗争,有它的特定含义。尔后,随着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发展,产生儒法斗争的社会历史条件,发生变化,儒法逐渐走上了合流。盐铁会议正是在儒法日趋合流的历史条件下召开的。

盐铁会议是汉朝『政府』讨论国策的一次会议。会议留下了记录。宣帝时的桓宽利用这些记录材料,写成了几万字的《盐铁论》一书。《盐铁论》写得好,保存了当时辩论双方代表人物的原来风貌,为后人提供了西汉盐铁专卖和盐铁会议的重要情况。

世界历史回眸精典文库——启迪世界的100次会议(上) 3. 三级会议

——法国完成制宪议会制

1774年5月10日,路易十五已到弥留之际,他的孙子王储路易·卡佩焦灼地在祖父宫门外踱步,不停祷告,希望国王龙体康复。他这一举动并不是出于孝心,而是害怕在20岁时过早登基。这是一个思想迟钝,行动笨拙,意志薄弱的王储,他只爱修锁和养犬,对政治毫不关心。然而事与愿违,很快“国王万岁”的呼声传来,路易继位,称路易十六。

秉『性』难改的路易十六很快有了“锁匠国王”之称,他不理朝政,国事便先由首相莫尔泊伯爵左右,继为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谋划。玛丽·安托瓦内特是奥国皇帝约瑟夫二世的妹妹,为人傲慢轻浮,嗜好赌博,挥霍浪费,被称作“赤字夫人”。

面对祖父遗留下来的困难局面,又遇到粮荒,路易十六一直尝试改革,但波旁王朝面临的最大问题——财政危机还是越来越严重了。从1774年到1789年路易十六统治的15年内,法国国债增加了三倍,每年偿付利息就要花去国家收入的半数以上。虽然,这期间的几任财政总监都曾想法进行财政改革,企图增加国家收入,减少浪费,挽救危机,但都因特权等级和王室的反对而失败。

财政危机的同时,法国又爆发了空前的商业危机。由于大批英国物美价廉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