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世界历史回眸精典文库——启迪世界的100次会议(上) > 分章完结阅读5

分章完结阅读5

,庄严隆重的诺贝尔奖金首次颁发仪式在瑞典王国首都宏伟豪华的斯德哥尔摩音乐大厅里举行。duoxiaoshuo.com无数的鲜花布置在『主席』台和大厅两侧。大厅里座无虚席,2000多名来宾怀着激动的心情,迎接这一年一度表彰在科学事业上成绩卓著的科学家的科学盛典。

4时30分,获奖者在诺贝尔基金会成员陪同下,步入音乐厅中受奖席位。在隆重的仪式上,基金会『主席』用瑞典语简明扼要地介绍得奖人的贡献。接着,获奖者登上讲坛发表演讲,然后在欢呼声中走下讲坛接受由瑞典国王颁发的诺贝尔荣誉奖状和诺贝尔金质奖章。大厅外面,大学生们组成欢迎的队伍,挥动彩旗,等待亲眼目睹这些杰出科学家们的面容。颁奖之日,整个斯德哥尔摩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

在颁奖仪式后,专为获奖者举行盛大宴会。大厅里华灯齐放。出席庆典的有瑞典国王、王后和皇室成员以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最后,宾客们翩翩起舞,庆典达到高『潮』。

诺贝尔奖金的设立,在20世纪科学史上,甚至在人类文明史上,都是一项影响深远的伟大业绩。它对于科学事业的发展和对于人类的和平与进步,起了有益的作用。它激励着人们不断攀登科学高峰。

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实业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1833年10月21日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他的父亲伊曼纽尔是一位技艺出众的建筑家。母亲是以发现淋巴管(约1653年)而著名的瑞典博物学家0·鲁德贝克的后裔。

1842年,母亲带领诺贝尔兄弟三人离开斯德哥尔摩去俄国的圣彼得堡,同在那里开办火『药』工厂的伊曼纽尔团聚。诺贝尔当时在3兄弟中排行最小,但在家庭教师的教育下,16岁便成为有能力的化学家,能流利地说英、法、德、俄、瑞典等国语言。

1850年,父亲派诺贝尔去巴黎学习化学,一年后又去美国在船舶设计家艾里克逊指导下学习4年。在美国,他学会了有关机械制造的技术,掌握了物质燃烧后产生热、瓦斯膨胀可以变成力等科学知识。从美国返回圣彼得堡后,诺贝尔在他父亲的工厂里工作。由于克里米亚战争爆发,俄国军方订货大增,促使诺贝尔工厂借贷扩建工厂以满足生产。但在战争的第二个年头,英法联军攻占塞瓦斯托波尔时,继位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宣布投降。战争停息了,再也没有订购武器的人来了,诺贝尔工厂遭到打击。在战争中用借债不断扩建的工厂设备,都闲置无用了。1859年,诺贝尔一家开办的工厂破产,父母带着在俄国出生的小弟弟返回瑞典,诺贝尔兄弟3人留在俄国生活,不久,父亲在瑞典研制成盐酸火『药』,召阿尔弗雷德回去助一臂之力。

1863年夏,30岁的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第二次重返斯德哥尔摩,投身于他父亲进行的将硝化甘油加入黑『色』火『药』的新火『药』发明中去。但是,他却对爸爸的发明置若罔闻,独自搞起在俄国着手做的研究工作。他研究的是先产生小爆炸,然后利用小爆炸引起大爆炸效应。经过50多次试验,1863年10月,他终于发明了硝化甘油的炸弹的引爆装置:雷管。矿山使用火『药』,便从此开始了。

阿尔弗雷德和父亲又积极筹建起工厂来。生意兴隆,连瑞典『政府』也来登门订货。但是,在1864年,当这种炸『药』投产不久时,工厂发生爆炸,阿尔弗雷德的弟弟被炸死。瑞典『政府』遂下令禁止重建这座工厂。可是,诺贝尔仍坚定不移,继续从事这项危险的实验。他把实验搬到一只驳船上。他一干就是4年多,做了400多次试验,还是不能驯服硝化甘油这匹烈马。有一天,他把雷管点着后,瞪着两眼看着。突然巨响震天,烟雾弥漫,人们失声喊了起来:“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过了一会儿,从硝烟中冲出一个浑身乌黑、鲜血淋淋的人,他发狂地跳着,喊道:“我成功了!我成功了!”原来,诺贝尔并没有死。

1867年,诺贝尔发明的烈『性』炸『药』——三硝基甘油和硅藻土的混合物,取得了专利权,并且马上应用到开矿和筑路上去,大大减轻了繁重的体力劳动,工效威信提高。后来,用这种炸『药』炸穿了阿尔卑斯山,提前好几年筑通了9英里长的隧道,节省费用500多万元。

安全烈『性』炸『药』的发明,使诺贝尔的工厂迅速发展,分布到许多国家。但他并不满足,继续努力,于1875年又发明了“无烟火『药』”。此外,他还在化学方面作出了许多发明,光是在英国就获得120多项专利。

阿尔弗雷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