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兴致勃勃的张伯伦再次飞往德国,在戈德斯堡的德莱森旅馆会见了希特勒。wodeshucheng.net张伯伦原以为,他带来的捷『政府』同意交出苏台德日耳曼人地区的消息,会使希特勒欣喜万分,没想到希特勒面无表情地说:“由于过去几天形势的发展,这个计划再也没有什么意义了。”更使张伯伦惊诧的是希特勒提出,整个苏台德地区必须立即由德国占领,时间不得晚于10月1日。张伯伦一再申辩、恳求,希特勒仍无动于衷,表示决不让步。会谈持续到24日凌晨1时30分,还是张伯伦作了让步,他同意与法国人讨论德国的新要求,并尽力说服捷克斯洛伐克接受。只是到了这时,希特勒一直阴沉的脸上才『露』出一丝微笑,他柔声告诉张伯伦:“这是我在欧洲提出的最后一次领土要求。”9月24日,精疲力竭的张伯伦回到伦敦。
9月25日,捷『政府』断然拒绝德国的新要求,并宣布进行总动员。苏联宣布支持捷克斯洛伐克,并在西部边界集结兵力。英法也表示,如果德国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他们将援助捷克斯洛伐克,同时也开始了军事动员。
希特勒十分清楚,英法并没有放弃绥靖政策,并不敢打一场新的世界大战。9月26日,希特勒在柏林体育馆的群众集会上叫嚷:“如果到10月1日苏台德地区还没有交给德国,我希特勒将作为第一个士兵与捷克斯洛伐克作战。”
同时,他又向英法伸出橄榄枝,声称他决不同英国打仗,对法国也没有任何要求,不希望与法国进行任何战争。9月27日晚,希特勒给张伯伦发去一封亲笔信,假惺惺地表示“德国不准备对和平的最后一线希望关上大门”,并挑拨离间地说,捷克斯洛伐克一心要把英法拖入一场欧洲大战。
接到希特勒的信后,张伯伦立即复信,信中讨好地说:“我确信你可以不必打仗,而且不用等待就会得到一切主要的东西。”张伯伦建议在德国举行一次包括德国、捷克斯洛伐克、法国、意大利和英国代表共同参加的国际会议,来解决苏台德问题。与此同时,他又给墨索里尼写信,建议他出面敦促希特勒接受这个建议。9月28日,从柏林传来消息,希特勒同意召开国际会议,但拒绝捷克斯洛伐克参加。英国同意了德国的要求。随后,伦敦、巴黎和罗马收到了来自德国的邀请书。
9月29日中午12时45分,慕尼黑会议开幕,会议在柯尼斯广场的元首府举行。希特勒、墨索里尼、张伯伦和达拉第出席了会议。在希特勒和张伯伦发言之后,意大利法西斯领袖墨索里尼第三个发言,他拿出一份明确的书面建议,要求以此作为会议讨论的基础。事实上,就在这一天上午,德国人把自己所拟的方案告诉了意大利人,墨索里尼将它译成意大利文带进会场,谎称是意大利的方案。
英法立即接受意大利的提议,在此后的几个小时讨论中,事实上对这个方案没有任何修改。9月30日凌晨1时30分,希特勒、张伯伦、墨索里尼和达拉第相继在协定上签字。这就是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协定》。
《慕尼黑协定》规定,苏台德地区全部割让给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月1日至10月10日从苏台德撤出,并且不得带走任何军事设施和民用经济设施;德军分阶段占领主要的日耳曼人居住地区,成立国际委员会来确定其他争议地区的归属。英法表示,将保障剩余的捷克斯洛伐克的安全。
当慕尼黑会议举行之时,两名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一直在会议厅隔壁的一问房内等待。协定签订后,张伯伦将他们喊进会议厅,告诉他们协定内容,并交给他们一份地图,标明了捷克斯洛伐克需交出的地区,命令他们立即执行。
9月30日中午12时50分,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宣布接受《慕尼黑协定》,全国为此感到震惊和悲痛。英法公使拜会捷外长,试图表示慰问,这位外长打断他们的话,直率地说:我们是被迫落到这种地步的,现在一切都完了,今天轮到的是我们,明天轮到的就是别人了。
1938年10月1日,德国吞并苏台德,但它并不以此为满足。1939年3月14日,它鼓动斯洛伐克独立,随后派德军开进斯洛伐克。3月15日,德军悍然占领捷克,宣布成立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捷克斯洛伐克不复存在。英法再次违背诺言,它们声称捷克斯洛伐克因内部分裂而解体,因此它们没有义务来保护它。捷克斯洛伐克在灭亡后,希特勒的眼睛盯上了波兰,将它作为下一个侵略目标,并为此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包括英法在内的整个欧洲陷入一场前所